时候反正的效果,看起来更象是形势绝望之后的无奈投降,反正归明的效果已经差了极多极多。
他应该在清军开始大批抽调兵力之时,便即果断的选择反正,那个时候绍武皇帝还在山东与阿济格于济宁对峙,这个时候反正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将满清整个战略部署全部打乱!
更妙的是,满清还根本抽不出身来对付自己。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只是稍一犹豫之间,河南清军大败而归,绍武皇帝又席卷了整个山东,战略形势已经彻底大变,阿济格被明军三路围攻,只能撤向京城,大局已定。
吴三桂甚至都恨恨的想到,在朱聿鐭到达京畿附近之时,也是他刚刚收到自己反正消息之时,这就很让人牙酸了。
北京城都已经近在眼前,那他这反正还有个屁的意义?
虽然他毫不犹豫的将陕西的满汉八旗尽数屠灭,但是陕西的满汉八旗拢共剩下的数量也只有一两千,就算再加上剿灭一个名不显经传的赵良栋部这个功劳,也根本不算什么。
这种小功劳怕是根本难以入了连战连捷,一举扫平整个北方的绍武皇帝的眼中吧。
在陕西是一条死路,但是向外扩张更是十死无生,逃出大明的疆土进入草原当个草头王,更是让人连想想都觉得扯蛋的道路。
如今满清已经远窜回辽东,国内的军事力量已经以绍武朝廷一家独大,一旦他敢于做出不理智之事,那整个大明的军事力量全部压将过来,他吴三桂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只能被斩成一个人彘。
在吴三桂焦急的等待之中,却是听到闯营已经大举进入山西的消息,宣府、大同镇、山西镇相继易帜投降,整个山西几乎是一枪未放便即整体投降了过来。
当听到西营、闯营这两个自己的老冤家,已经全部到达距离自己咫尺之遥的山西后,吴三桂甚至都认为,这是绍武皇帝准备对他下死手的前奏了。
好在吴三桂总算还是极有忍耐力,并没有鲁莽行事,因为他这种类似降将的身份,也是有一个好处,那便是
第423章 怨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