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3章 态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做为情报人员,他习惯性的不对情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话语之中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老子觉得吴三桂不可信,若是任着一封信,就信其要倒向大明的诚意,甚至为此出兵助战,这委实太过儿戏了些。

    但是这意思比较比较含糊,也算是偏向反对的中立,人人都已经表明态度,只是要皇帝做最后的决断。

    综合起来,起码内阁、军方,情报部门等,虽然对于吴三桂投降诚意还有人怀疑,但对其喊打喊杀的却是没有一个。

    朱聿鐭都有些怀疑,这后世家喻户晓的大汉奸吴三桂,如今在民间的名声,估计比他这个狗皇帝都还要好上一些。

    朱聿鐭几次清洗之下,文官们敢于没事找事杠着玩的人,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这个房间里面都是资深的保皇党,绝对是有资格代表外面那群已经学会明哲保身的聪明人。

    唯一不表态反对的反对者许长语,却是只是怀疑吴三桂的诚意,并没有反对招降吴三桂。不过不反对就已经是一种倾向了,那便是对吴三桂请降的认可。

    这倒是让朱聿鐭有些迟疑不定了起来,原本他还以后世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后世普遍的观点便是吴三桂绝对是个汉奸,而且还是明清两方都讨嫌的货色。

    这种人要投降,不,是反正,朱聿鐭原本的想法是朝中文武群起反对之下,他也顺水推舟的直接予以拒绝,但眼下朝中上下都是偏向于接纳,那这种拒绝就需要手段更隐蔽一些,多绕上一绕了。

    在认真了解了一番这个时代之人对于吴三桂的看法,朱聿鐭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因为这个时代之中,吴三桂的名声是出乎意料的好。

    桃花扇之中,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解释,并没有被这个时代的人所接纳。

    人们始终相信,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引清兵入关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什么家仇,而是国恨。

    因为吴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对手,为了报君父之仇,只能向满清借兵复仇。

    而且吴三桂一路上都只是追着李闯痛揍,还从来没有与大明官军打过一次,无论是清军南下江南攻灭弘光政权,还是东进灭亡隆武朝廷,吴三桂都一次没有参与过,始终在陕西、甘肃与闯营余孽

第383章 态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