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9章 炼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而是攻击游牧民族对国家的压力委实太过于巨大了,尤其是自宋以降,农耕民族不断的被游牧民族压着打,并不是农耕民族真的弱,而是代价太过于高昂了。

    自宋以来,只从物产上来说,北方已经被南方以碾压的姿态压了下来,若只是单靠北方的产出,想要组织一只大军向北,那最多数年就会将整个北方的经济彻底压跨。

    但是南方虽然钱粮都极其丰富,但是从江南一直到北地数千里的距离上,物资的消耗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十石粮食,到达北京就算路上处处被‘漂没’,但至少还会有个七八成,但若是从北京到达陕西,甘肃,就算路上没有漂没,十石粮食能有个两石到达,就已经是各地官吏奉公守法,责任感爆棚了。

    更大的可能是,十石粮食到了最外面的边关时,能剩下个半成就不错了。靠着这点粮食,你别说进攻了,能守住就已经是可以告慰祖宗之灵了。

    但是一旦成功建成了铁路,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聿鐭只要一想到,从江南到达明帝国边关之地,只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粮食还能维持着原有数量的八成以上,他就对于任何游牧民族没有任何的惧意。

    甚至还可以45度看天,送他们一句早就想说的话,哥不是针对谁,哥是说,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

    当然做为一个工科生,从事的还是机械专业,朱聿鐭自己就有自信能够弄出来蒸汽机,毕竟第一代蒸汽机的原理并不复杂,需要的种种零部件都算不上多复杂。

    如今唯一的制约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问题,毕竟图纸什么的,在接触机械这一行第一年,他便牢牢记得了。因为这可是引领世界工业化的巨擘,别说在机械行当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极其耀眼的一幕,足以铭记在历史之中。

    限制他造蒸汽机的最大问题是材料问题,首先一个密封的气缸,就不是如今大明这种劣质钢铁能够承担的起的,露气还是小事,万一直接炸缸,那乐子可就大了。

    自打他有了这个想法开始,便将图纸先行画好,却是只进行过一次气缸试验,在所有侥幸心理被彻底打碎

第379章 炼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