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动员令,直接将整个山东上下完全吓住了,这年头能混上个官当当,在乱世还能保住家业的士绅,都不是什么蠢货,在战乱年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时势自然有他们的一套判断准则。
祖泽溥这般拼命收拢兵力,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位祖大人对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守住济南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如今是将所有本钱全部集中在一起,寄希望如此情况下,保住济南不失。
当然这个命令也透露出来另一个令人绝望的信息,那便是在明军大举进攻的当口,济南绝对没有任何救援兵力可以派出了,大家还是自求多福比较好。
收到这条命令,胆小一点的还是依旧依令而行,至于即将到来的明军,毕竟他们还没有杀到眼前,还可以先放一放。
而祖大人的传令兵,可是已经握着明晃晃的刀子出现在眼前,哪里还能顾的上其他。
而胆子大一些,或者说在明清对赌中比较看好大明的,则是面上痛快的答应,回头便即直接集结兵力将这些传令兵打翻当场,飞马向明军上了降表,而这些传令兵就是最好的投名状。
当然,这些比较胆大的,一般都是最为靠近登莱地区的官员,距离稍微远一些的,基本上还是处于墙头观望风向的。
这些急切反正而来的官员们,不仅仅是献上了投名状,更是将如今山东的局势与已经开始狗急跳墙的祖泽溥所有行动,全部和盘托出。
听到山东如今已经空虚到了这个地步,原本还仅仅只想在山东登莱二府折腾一番,便即见好就收的郑成功,立即改变了主意,重新将目光盯上了济南城。
不过他当然也不可能完全相信这些二五仔们的一面之辞,派出了众多的斥候向西而去,求证这些消息的准确性。
令郑成功意外的是,沿途许多城池,一看到明军斥候出现在视线之路,竟然直接便即选择开始投降,甚至还有一些比较主动积极的城池,县令还在扭扭捏捏之时,就被担心身家性命不保的士绅,直接给绑了出来投降。
而随着斥候不断的逼近济南,他们都感受
第324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