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章 军功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民族的侵袭,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绝对领先的科技水平。

    学校的学生,朱聿鐭觉得将这数月来阵亡、伤残将士的遗孤尽数寻来,是一个十分不错的主意。

    首先这些人都是来自失去父兄,或者父兄伤残的家庭,只要自己不收学费,并且管他们吃住,绝对能够给他们的家庭减轻不小的负担。

    其次,这些人的父兄为国流过血,并且自己抚恤从来没有打过折扣,他们从心理上也更加亲近自己,再经过学校的洗脑教育,完全可以当做自己人培养。

    这些人的家长,在听到皇帝愿意办一所学校安置这些孩子们,教他们读书识字,给他们孩子一个有保证的前程,并且有机会与皇帝亲近的机会,估计也不会对这事有什么抵触心理,甚至还会感谢自己吧。

    等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变成火种,再照亮更多的人,那他朱聿鐭还有什么好怕的?就算旧文人不配合自己,他也完全有足够的新文人取代他们。

    只有有足够的数理化人材作为基数,有自己这个未来人指引着大方向,给出一些建言,让他们少走了弯路,各种发明必然层出不穷,科技水平必然会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

    若是能够造出他做梦都想的,能让游牧民族变得能歌善舞的重机枪,那真的是此人再无撼了。

    不过国内这方面的人材委实太少,徐光启一脉的部分大明开明官员,倒是有一些几何方面的学识,但是这些人如今大多都在满清控制区内,想要寻到他们并说服他们加入己方阵营,委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相比较而言,就在广东境内的澳门的葡萄牙人,倒是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有这方面学识的人,帮助大明培养物理、化学方面的本土人材。

    唯一头疼的是,这些人大多都是狂热的传教士,想要征得他们的帮助,就必须在宗教方面作出必要的让步,而这点,却恰恰是朱聿鐭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这个时候大多数西方人,都是一

第118章 军功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