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战六国,百姓承担的压力,可以说是最大的。
    但华夏一统之后,老秦人除了在心态上比较高人一等之外,其实他们的日子和六国百姓,区别并不是很大。
    各种严苛的制度,落实下去之后,对老秦人并无多少优待。
    从百姓的角度去看,大秦开始的那几年,百姓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那真的是动辄丢命的年代。
    但从始皇帝的角度去看,如此去做,也是毫无办法。
    华夏之地,七国争霸,打了足足数百年的仗。
    始皇帝比谁都清楚,一统之后的华夏,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为了摒弃分封,始皇帝在华夏推行更加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转变,几乎是在制度上进行改天换地。
    怎么可能那么容易?
    正因为如此,始皇帝才会兢兢业业。
    他心里非常清楚,有些事情,在自己手里没有完成,就更不要指望子孙后世了。
    所以始皇帝才会大征民夫,修长城,建驰道,修建大型工程,从未停止过。
    而始皇帝自己也几乎几年一次,巡游天下。
    这可不是游山玩水。
    要知道,在始皇帝那个年代,交通条件和如今的大秦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人出趟远门,就得大病一场。
    始皇帝若真的爱玩,又怎么会选用这种方式来折磨自己?
    说到底,在那个时代,真的是帝王苦,百姓更苦。
    全国从上到下,都如同绷紧的弦。
    嬴政这个皇帝的日子,都谈不上什么享受,就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
    也就是后来赵昆横空出世,大秦百姓的日子,才逐渐转变。
    一路走来,其实赵昆感悟最深。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其实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好管理的人民。
    只要给他们的生活一点盼头,这些人就会拼了命地朝目标去努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无数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果。
    国家富足了,自然要让所有为之努力的人收益。
    而今天讨论的问题,就是这个。
    赵昆打算将全民福利的概念提出来。
    其实,这件事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义务教育,就是其中一项。
    除此之外,赵昆还打算在全国推行公立医馆。
    自神农尝百草,开启了华夏之地的医术传承。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学专着的问世,让华夏的医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大约在神医扁鹊之后,华夏医家便有了制定医桉,潜心研究临床医学。
    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的思想,开始大行其道。
    尽管理论日趋成熟,但医药行业的发展,却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究其原因,还是医家受到的扶持太少。
    如今大秦的医馆,主要都是私营。
    宫廷虽然有御医,但严格说起来,不过是一个为皇室服务的部门。
    至于在民间,百姓们兜里虽然有了钱,但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得一些小病小灾,根本舍不得去医馆看病。
    医馆没有收入,没有病例,自然进展缓慢。
    而百姓们小病不治,大病等死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秦的人均寿命。
    在赵昆眼里,大秦百姓的生命,不应该如此低贱。
    所以,他执意将推行公立医馆的国策,加入到全民福利制度之中。
    第二项福利制度,就是保险。
    保险这个概念,在这个时空之中,并不算是赵昆首创。
    实际上,在两千多年前,古巴比伦王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保险的制度。
    古巴比伦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和长向其辖区内的居民征收赋税、筹集资金,以补偿可能的天灾人祸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着名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出现了关于类似货物运输保险和火灾保险的规定。
    另外,古罗马、古埃及,也曾在不同的领域,推广过类似于保险的制度。
    所以保险福利在赵昆眼中,也是一个利民的措施。
    毕竟国家爱护子民,子民才会爱护自己的国家。
    福利必须要跟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