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孝叹道:“苏大人真可谓明察秋毫。你怎的知晓我与之相关?可有实证否?”苏轼淡然一笑,道:“无有证据,本府怎的会无端怀疑于你?你且将其中原由一一道来。”钱孝冷笑一声,沿街而行,将原由细细道出。
钱孝不说则已,一说便吓将了四位公差。原来,半年前那湖州城出了一桩大案。甚么大案?杭州知府王敦王大人,乃当朝丞相王安石之门徒,一次偶然之机,在一渔村得到一件稀罕之物。那渔村中有一户渔家,每日出没钱塘江,捕捞鱼虾,一日于江中捕得一大蚌,杀蚌,得一颗明珠,此珠至夜间熠熠生辉,有如白昼一般。王敦闻得其事,寻到那村中渔家,以十两金子换得此珠。不一月,王敦念起恩师生辰,欲将此珠作为寿礼,只因离那京城甚远,加之公事缠身,不便亲行,思量路途遥远,其中险恶,不甚安稳。且恩师甚为清廉,寻常金银珠宝难免有损名望,而此夜明珠极为珍稀,乃希世之宝,不显耳目,又便于携带,于是唤来两名心腹,一一交代,并修书一封。两名亲信不日起程,不知为何,二人在湖州地段突遭杀害,那夜明珠自然不翼而飞。王敦闻讯,大怒,急书致湖州知府张睢张大人,恳请湖州府衙尽快破获此案,缉拿凶犯。
那湖州知府张睢亦是王安石之门徒,得同门之信,不敢怠慢,当即召集公差捕快,四处打听,又要求湖州各县,协力缉凶。湖州捕头捕快日夜寻查,一月之后,终于得到讯儿,凶犯窝巢在那埭溪边一客栈。那二名亲信想必是在客栈休憩,不想露了财,故被店家谋害。张知府亲率二十余名衙役,换过行头,分批出,于日落后抵达埭溪,突袭了那客栈,抓获凶犯共五人。张大人立即提审劫贼,将那五人打得死去活来。刑讯之下,凶犯终将真相招认出来。原来,那主谋名唤沈成,却不在店中,而在湖州城中开设一家“悦来客栈”。张知府闻知,不敢迟疑,领十人马不停蹄赶回湖州。不想沈成已闻得风声,早携带明珠独自潜逃。张知府只抓得店中伙计,一一询问,皆不知此事。无奈,张知府只得通告湖州各县,及邻近各府,缉拿沈成。又一月,有人在湖州城外三十里山中现沈成尸。张知府亲到现场验尸,那沈成亦是被人杀害。自此之后,明珠不知去向,此案就此不了了之。万不曾想到,这钱家庄中三桩命案竟与失踪半年的夜明珠相关。四位公差闻听,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