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瓦片,有人自屋顶跌落,还有人高喊捉人,有呼声、哭声、笑声、叫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些声音渐渐听了,突然不远处有人低呼:“巧娘?”
    一时间让她身上寒毛倒立,不多时那声音又低呼一声:“巧娘?”
    杜巧儿畏畏缩缩抬头去看,才松了口气。
    那是庄上的邻家哥哥,比她大几岁。
    他们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总骑着木马让人叫他将军,但后来长大他和父亲学了木匠。
    大前年闹旱,他去了宁武关吃粮。
    杜巧儿对他的印象淡了,只记得他很爱笑。
    好事会笑,坏事也会笑,笑起来眼睛像月牙。
    听邻居说他当兵离家前,曾在屋外等过她一天,但不巧那天是冬至,她和父母到隰州城迎神赛社吹鼓乐器,回来时这位哥哥已经从军去了。
    杜巧儿倒是和他母亲很熟,那是个慈祥的老太太,虽然清贫也乐于助人,除了喜欢吹牛没别的毛病。
    老太太把粮食分给庄上孤寡时总是很骄傲。
    总说,她家三郎在口外杀了北虏鞑子,朝廷要赏钱的,她要积德,好让儿子做将军。
    北虏鞑子是那么好杀的吗?她总吹牛。
    老太太过世时,杜巧儿哭着在心里想,她总吹牛。
    若不是吹牛,庄上医匠老爷爷怎么会说她是饿死的?
    朝廷不会不给杀北虏鞑子的英雄赏银。
    今年过年前,她儿子回来了,但庄上人不待见他,他也不待见别人,守着空屋子,出门永远板着脸,不是去沽酒,就是喝醉了。
    杜巧儿打心底里害怕喝醉的人。
    尤其这个人提酒壶的左手只有两根指头。
    庄上有人说,他那是被马蹄子踩的,随总兵入居庸关勤王打东虏,都是山西最好的好汉。
    但也有人他是逃兵,说这事在隰州都传开了,去京师勤王的山西兵全哗变了,都是逃兵。
    说他肯定落草了,不然整天买酒的钱从哪来。
    说归说,庄上的老人都看着他长大,就算觉得他落草了,也没人去告官。
    反正……反正就算告官,官府也没赏银。
    杜巧儿从水沟里弓着腰起身,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童年玩伴,月光下玩伴满身是血手上握刀,让她不敢答话。
    “谁在说话!”
    有人闻询奔来,她听见弓弦崩发的声音,邻家大哥抬刀把箭劈飞,提刀冲进巷子。
    片刻里几声惨叫,他又返身提刀出来,身上的血更多,左右寻觅低声呼唤:“巧娘?”
    把杜巧儿看呆了,老太太没吹牛。
    她儿子真能杀北虏鞑子。
    杜巧儿从水渠里爬起,怯生生叫了一声:“哥。”
    三郎先是很诧异她就在旁边水渠,旋即如释重负扬起笑脸,紧跟着警惕环视四周,这才道:“跟我来!”
    他们翻墙进了老太太的家,院子里满是破败,堆了满地的空酒坛。
    三郎把她放进井里,说别怕:“我知道早晚有贼,在井里挖了洞,有水有粮,别出声,我不叫你,你别出来。”
    杜巧儿紧紧攥着井绳生怕跌下去:“那你呢?”
    “我没事,快下去。”
    井轴骨碌碌转,井绳一尺尺往下坠,头顶的月光越来越远,杜巧儿进了深不见底的井。
    下了没多远,井绳不再下坠,头顶传来三郎空洞带着回音的叮嘱:“沿墙摸摸,爬进去小心点。”
    杜巧儿在井壁摸索,很快就摸到井里有些砖石被掀掉,有个能藏人的小洞,洞里放了几只边军的皮水囊、几包裹得结结实实的砖头。
    想到哥哥姐姐还有小弟,她心里止不住的难过,这不禁让她慢慢挪着身子到洞口,抬头瞪着双大眼睛望向井口的天空。
    不望还好,一望听着井外断断续续传来的惨叫与哭泣声,更难过了。
    想有的没的,想邻家老太太,想那些参加简陋宴席的亲朋好友,还想留在家里的琵琶。
    想,想邻家大哥为何要从屋里出去。
    想他从军那日,对自己想说却没说的话。
    她拆了一包砖头尝尝,嗯,不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