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六章:心有余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更为出奇,他们虽然也没有逐户查抄抢掠,但是他们却挨家逐户的统计丁口,然后按照每户现有的丁口发放粮谷薪材。

    这还不算完,带兵的武将还在南北两端的村口处,各设立了一处粥棚,每日早晚各施粥一次,这对于长期处在饥饿状态下的百姓,无异于山珍海味。

    相比于闯贼的发钱方式,勇毅军的发粮、施粥更为实在,也更能打动这些贫苦百姓的心!

    毕竟在这般兵荒马乱的时刻,就算手里有银钱,又要到哪里去买粮谷呢?

    就算能够找到地方买粮谷,可这种时候粮谷又是什么价格,凭闯贼发放的那一点点银钱,又能买回多少粮谷?

    而勇毅军这种方式就不一样了,他们选择了最为简单粗暴,却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一边发粮,一边施粥。

    论收买人心——还得看我“永宁伯”啊!

    靳寨不过才剩下三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子人,且又都是些老弱幼小之人,就算放开了给他们吃,又能吃得了多少粮食,何况只是每日定量放粮和施粥呢?

    由此可见,这个事儿的面子大于里子,最主要的还是争取民心所向,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好的结果!

    为官兵、为大明、为勇毅军落下一个爱民护民的好名声,彻底转变大明官军在河南、尤其是开封周边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百姓们的真心拥护,才能在击退闯贼大军后,迅速稳定住开封府的局势,组织百姓恢复生产,巩固住得之不易的战斗成果。

    如今的河南地方,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已然深入人心,得到了许多地方百姓的真心拥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朝廷上对此并不十分认可,但身在开封的永宁伯确是心知肚明,如果不作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变,就算今天击退了闯贼大军,也难保他们不会死灰复燃,再次反攻回来。

    所以,放粮与施粥是实际行动,而“重新丈地”、“荒地军屯”、“三年免征”、“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新的政策口号,也随着勇毅军的转战,在开封府地方渐渐流传了开来。

    之所以喊出这些新的政策口号,其实就是为了跟闯贼争取民心,

第四百四十六章:心有余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