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那是你有本事。但是玉帝考一百分,那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而不是人家只有一百分的实力。
修行中人能成仙者,无不是惊才绝艳之徒,谁会拎不清这么简单的道理?
哦,好像还真有。
那只石猴嘛。
数万年来,似乎也只有那一只神经病的石猴朝玉帝丢了个被咬过的蟠桃,而且是以太乙金仙境的修为。
当然,那只猴子也该庆幸自己当时只是太乙金仙境,不然的话,若是猴子当时已经是大罗金仙境,结果可能就……
呵呵。
赵公明嘴角缓缓勾起。
不过即使只是个刚出茅庐的小辈,那只石猴似乎也被教育得挺惨,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不说,还被封印了一身大半修为,去参加什么狗屁西游,历经九九八十一重磨难,被无数小妖凡人恶心了一路,丢尽了面子,最后还要当众接受封赏,彻底沦为修行界的笑柄。
而做成这一切,那个存在甚至都没有从椅子上起身,只是很随意地说了几句话而已。
想起那个总是身着金黄龙袍,永远高坐凌霄宝殿龙椅之上,俯瞰三界众生的身影,赵公明即便已经进入了大罗金仙境,也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若说这个天地间还有能真正让他感到惧怕的存在,那便只有那个喜欢躲在玉旒后面看人的玉帝了。
大罗金仙明面上不分高低,但其实谁高谁低,每个人心中都自有一杆秤。可无论是那杆秤上,站在最高处的,必然只有那个龙袍男子一人,一览众山小。
甚至有人怀疑,玉帝其实也到了三圣的境界。
要是一般情况,赵公明自然不会相信如此荒谬的猜测。
但这个有人是赵公明的友人闻仲,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这话还要从一万年前说起。
那次赵公明听闻儒师七十年超凡入圣,道心不稳,其座下童子见势不妙,立刻去找了师父唯一的朋友闻仲求救。闻仲闻讯赶来,立刻出手救下赵公明,并拿出几坛仙酿欲与赵公明喝酒。
当初封神事了,赵公明虽嘴上未说什么,但其实心中对于闻仲拖自己下水的事也有所不满。闻仲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自己也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同样是个受害者。可他是个挚诚之人,愧对好友之后,一直不敢面见赵公明。两人就这么不声不响,僵持了近千年未曾见面交流。
此次千年后重逢,两人再次见面,自然感慨良多。酒一喝便是三天。三天过后,两人俱是烂醉如泥。而也不知是有意无意,闻仲忽然说起醉话。
闻仲说自己心中一直觉得对赵公明愧欠良多,而且他自己也不幸登上封神榜,心中也憋闷地不行,所以实际上,一直再暗中调查封神一事。因为他总觉得,封神一事的内情不像他们知道的这般简单。
理由有二。
第一点,他不相信封神之事出自道尊之手。
理由很简单,道尊何许人也?万古未出之圣人,传下道之大统,在几乎算是以一人之力发展了现在的修行界。在那等人物眼中,恐怕只有道与天地这二者可以入眼。
即便他为求大道,一气化三清,化身为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自己与自己辩法,自己与自己论道,吵得不亦乐乎,那也是他一个人的事。以其缥缈无为的追求,不会过于参与人间事。
若道尊真的有心插手人间事,那他断然也成不了道尊。
所以封神一事,从根本上就与道尊所求大道不符。从这点来看,封神一事的跟脚就站不住。
其次,他有次修炼途中,忽然神游天外,去往另一个天地。
而那个天地与此方天地相似,但却存在诸多差异。
比方说,在那个世界也有道尊佛祖,有道脉佛脉,但却没有鸿钧和通天教主以及接引、准提二位道人,也无阐教、截教和西方教,而且也没有那么多道友弃道投释。
而这一说,令一旁静听的赵公明有些惊讶,叫出了声。因为他也曾神游过一次,也是差不多的场景。
而闻仲对于他的这个表现,似乎一点都不意外,只是诡异地看了赵公明一眼,便继续说了下去。
神游归来,闻仲当即就上了心,并在两个天地差异的地方入手调查。而这一调查,就让他发现了更多的蹊跷之处。
最大的一个蹊跷之处,就
第五百零七章 另一个封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