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蚕食之祸,缓而难察。……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
说的多好啊。这,绝对是一篇足可『激』励全国上下一心、共赴国难的檄文啊,壮哉,伟哉!
唐生智再也坐不住了,突然声泪俱下站起身,扑通一下面向所有人跪倒在地,泣声呼号一句:“比以待罪之身来鄂晋谒,反承温慰,并觉惶悚。”
什么意思?
很简单,保卫战开始后,唐生智拒绝向日军投降却下令扣留了所有船只,不许军民渡江,却『私』藏船只为自己预留退路,其本意虽有让将士们“破釜沈舟”、“置死地而后生”之初衷,但结果扣留船只的军令反成了**突围时的最大阻碍。尤为可耻的是,当南京城郊还在『激』战时,唐生智已乘车北上,经徐州往武汉。来到河南开封之后,唐生智更将弃守南京的责任全都归咎于新补士兵过多与孙元良之88师溃败。
唐生智的表演,自然瞒不过在南京城血战多日的孙元良,当即便毫不留情地出声批驳道:
“委员长,唐生智身为城防却未能灵活运用部队,也未尽指挥官的责任,任由部队战至战力全失。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所谓“清静无为”、“作壁上观”统兵之策,不说吾国吾民,单就参战部队而言,血战之时,有的部队打光打残,有的部队却莫名其妙被冻结起来,始终不曾放过一枪,真正岂有此理。”
话音未落,李宗仁便也是一声冷哼,指着唐生智斥道:
“你当初自告奋勇担任南京城防司令我就说过,你其实只想趁机掌握兵权,所谓与城共存亡的话,不过是空头支**。,撤退时毫无计划,任由官兵『乱』窜,各自逃生。少数勇敢部队不知究竟,误认友军畏缩,擅自撤退,竟在城楼架起机枪,扫『射』溃窜出城的友军,卒至自相残杀死伤枕藉。我且问你,阵地之上那些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奋不顾身的子弟兵,你去见过几次?”
白崇禧跟着幽然一叹,兀自摇头道:
“唐氏已脱离部队近十年,手中又没有属于自己的基本部队可依靠,何况参与南京保卫战的部队多是从**战场上刚退下来的,有的部队伤亡过半,士气非常低落,以久战疲惫之兵保卫南京不会守久。悲哉南京乎,悲哉我数十万前方将士之鲜血乎。”
顾祝同也是义愤填膺,再也顾不上他尚处于唐生智助手身份,起身对蒋介石悲愤地呼喊了一句:
“校长,唐司令对防守南京的**各部情况不甚熟习,我要求立即对他撤职查办。”
看到上上下下突然七嘴八舌对他形成了群殴之势,唐生智顿时吓得委顿于地,连连乞怜地向蒋介石望去。再这样下去,就算老蒋没有杀人之心,他的前途从此也就到此为止了。
又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老蒋突然再次摆手道:
“好了,大家说的我都知道了,今日是战术检讨,不是人人问责。这个,咹,我开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首先,我作为全军统帅第一个有罪过。所以,对个别人就不要再深究了,多讨论一下战术、战场问题。”
杜聿明一听,立刻起身道:
“报告校长,经过南京一役,我军从德国采购而回的德制一号战车有枪无炮,威力不大,『性』能也不适宜。因此,我强烈建议立即弃用全部一号战车,转而向大不列颠国求购英制水陆两用战车,也就他们时常说“维克斯”战车,它有枪有炮,必要时又可横渡长江,实为我军当务之急所备。”
老蒋投来一束意味深长的目光,嘴里不由哼哼道:“你难道不知,我想买人家也得卖呀。娘希匹,你的用心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第434章、拯救南京:就让他们抗议好了(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