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真要到了那一刻,汉卿绝不皱一下眉头。不过,据我所知,您说的孟将军与您情谊非同一般,但延安的周先生,以及您曾经的学生陈赓,好像与他也同样关系甚好。”
“那都是造谣――”
老蒋怒气冲冲地哼哼着,自此再也不与张学良说一句话,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都没有再睁眼看过张学良一眼。
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然也惊动了孟遥。
不过,在南京方面以何应钦为的主战派大肆调兵遣将中,他都只是冷眼旁观,甚至连一个声明都没有。直到西安方面终于向全国表了公开的政治主张,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并以公开电文邀请周恩来、叶剑英代表延安,以宋子文、蒋介石私人特别顾问端纳代表南京,参与事变调停进程。
与此同时,又以张、杨的公开谈话形式,向南京政府军方提出了当此事变期间中央军进入西安的唯一可能方式:
由唐县自治区主席、原一级上将、上海市长孟遥亲自带队或指定的军级以上长官为代表,主体以突击营正式作战单位组成的特别调停与监督团,人数低于正规野战部队一个营,西安方面即能欢迎前去,并可在适当时机与蒋会面。
“呵呵,没想到我突击营创造了一个世界记录。孟遥,将来我们要告诉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编辑部,维和部队是从我突击营开始的。”
高志远拿着几份当天的头条报纸,嘴里虽然笑着,但却是愁容满面。
不愁才怪,***。不管怎么说,抛开任何政治立场和角度,即使再以正义的名义对一个国家元实施抓捕,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众而言,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且,突击营原定的置身事外的不干涉原则,在真实历史面前,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各方势力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突击营这个明显是不可能忽略过去的同等重要的势力,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一下子也将孟遥和他的突击营拉上了“烤肉架”。
从12日抓捕蒋介石,到16日何应钦正式下达进剿所谓“张扬叛军”,短短数日之间,不仅张小凤代表宋美龄个人,蒋百里代表整个黄埔系所有高级将领纷至沓来,就连孟遥一向不喜欢的何应钦也派来了密使,名为通报实则探听虚实。
在这些官方性的动作之外,当然更有英美等国以及关系已是不一般的德国等列强,几乎悉数到场要与孟遥“交换意见”,进行一些“有建设性的会谈”。
至于早就闻风而动的世界各大主流媒体,除了派出相应的大牌记者急赴西安,而且以同样重量级的记者团分流上海。一时间,整个中国在事变中俨然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四大政治交锋和集散中心:即处于漩涡中心的西安,受害一方的南京,以及已经行动起来的延安,和尚处于一言不的上海。
若不是在通往崇明岛的两个军港和码头,早就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制,现在的崇明岛肯定会是人头攒动,鸡飞狗跳。
即使是这样,有一些人还不能不将他们放进来。
比如代表了西方世界主流声音的《泰晤士邮报》的、已经与孟遥建立起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的大牌记者约翰-内斯。
比如代表了南京官方立场的《中央日报》的左芳。
甚至还包括那个令孟遥十分讨厌的《华盛顿邮报》的汤姆。
当然,还有其他的某些重量级人物,他坚持要来崇明岛,孟遥也是不可能拒绝的,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解救自己女儿的行动之后。这些人,虽然都没有任何官方色彩,但他们却比官方也许更担心时局会朝着什么方向展。因为,一棵大树若是靠不住了,那么,树上的猢狲无论大小,第一个反应必须、也只能是马上就要去寻找另一颗大树。否则,他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大树一起倒下。
这些人中,自然包括杜月笙这些黑恶势力,蒉廷芳这些工商界巨头之流,甚至还有陶行知这样的教育界大佬,也都以各种名目在这个敏感时期登上了此前根本就是名
第400章、西安事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