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9章、华夫国贸公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就这么结束了?这不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美俄关系的真实写照吗,两个人都叫嚣着要灭了对方,可到头来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孟遥笑道:“所以,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信你换个人试试,只要不顶着突击营的名号,恐怕现在连渣子都不剩下喽。”

    但说归说,有些事情,对突击营也还是痛彻心扉的。

    最要紧的的,就是战略物资对突击营的封锁和禁运,还真是为突击营的战备和各式先进武器的复制和制造,带来了很直接的严重阻碍。

    比如在各类型的钢材上,在当前民国羸弱的工业体系现实面前,每年钢铁年产量还不足人家的千分之一,更别说在钢材工艺上,各类型特殊钢材的冶炼和锻造上,那就更无从谈起。可见,远在太平洋对岸的那位轮椅上的美国总统,还真是给突击营出了一道十分阴毒的难题。

    没有钢材,再厉害的武器也是无米之炊。

    虽然突击营的钢材储备早就未雨绸缪足够两年使用,但马上就要开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眼见的那都是用无数的钢铁砸出来的一场场大战。所以,失去了钢铁的来路,突击营即使拥有着80年的武器装备代差,那也是无法在与列强的消耗战中难以为继的。

    所以,解决钢铁困境以及其他战略物资供应和来源,就成了当前突击营最为迫切的头等大事。顺理成章的,对德国的访问也就必须马上着手要进入实质阶段了。嗯,是时候与奥古斯特敲定最后的访问日期了。

    呵呵,上帝关上了所有的大门,但总会留一扇小小的窗口给人以希望。现在,同样被排斥在列强之外的德国,就是缓缓向突击营招手的那一扇小小窗户。

    当然了,孟遥也不是没有预留后手。

    别忘了,早在上海战役结束之时,作为战俘交换和放归日寇第三舰队的绝对条件,满洲里的一多半铁矿石,如今可都攥在以德国名义成立的“华夫国际贸易科技开有限公司”手中。那个可恶的美国瘸子,想要捏住突击营的咽喉,恐怕没这么容易的事情。

    回到上海,只有葛勇军陪着罗汉秉坐镇在营指总部。陆涛等人,仍滞留在海南榆林基地未回。呵呵,估计他们仍然沉浸在龙骧号航母成功到手的喜悦中,大概正在锣鼓喧天地庆祝。

    看到一脸疲惫的孟遥连招呼也没打一个,径直带着覃五柄等少数几个警卫回来,罗汉秉很是意外。

    “营长,你怎么没去榆林呀,昨天陆涛还在说,你肯定早就按捺不住,会在南京办完事情后第一时间就要赶往榆林去看我们的第一艘航母呐。刘鹏说了,你只要一电,他再累也要亲自去南京接你。”

    孟遥摆摆手,“将他们都叫回来,一艘航母还不值得我们这么得意忘形,连一艘护航舰艇都没有,还是等配齐了正式编队再高兴。”

    葛勇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瞅了一眼孟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事就说,是不是国民政府方面已经布了文告?”

    本想说完话,直奔营指自己的房间去,好好个热水澡,以便将这些日子有些凌乱的头绪,和在南京的这些天的奔波理一理,看见自己的二号特务头子这副模样,孟遥只好又停下来,打起精神问了一句。

    “是的营长,准确地说昨天下午蒋政府就已通过外交部向世界布了对我的正式惩罚性文告,而且那个头号亲日分子张群,业已就任特别上海市长一职。”

    葛勇军说着,忽然一脸忧郁地指了指地图道:

    “张群来上海,会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这是肯定的。但这还不是主要问题。昨天满洲里突然传回消息,由于近期世界所有原材料全线吃紧,加之众所周知的各国列强正在加紧的备战背景,日寇似乎有撕毁合同的企图。现在我们的很多铁矿石和其他金属原料,都被满洲里的日寇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进行百般刁难,堆积如山的物资已很难成批次地运往我们的牛头山根据地了。”

    “什么,这可是我们的命脉,决不能出任何纰漏——”

    孟遥当即

第349章、华夫国贸公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