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了得,老蒋一看到这几个重要关键部门的紧急报告和求援,自己也早惊得一脸煞白,连最后的闭幕式讲话都不取消了,带着他的大群幕僚和高官一刻不停地去了现场。
由于榆林这边除了孟遥,也就是华文哲是委员成员,所以孟遥也就第一个将密电也给他看了一遍。
华文哲看完,虽然没有国民政府那方的讶异程度,但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孟遥,南京政府多个关键机构同时受到冲击,而且都是在同一时间生,并且矛头一律直指我突击营,却又不跟我们直接生关系,这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我们恐怕得立即研究一下对策了。”
孟遥怕吓着了老家伙,连忙笑着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大象被打疼了也会像其他小动物那样,要么哼哼,要么狂奔不止,要么就反击。没事的,老家伙,他们哼哼就对了,如果沉默却叫人担心了。”
但说归说,一转身,孟遥便把笑眯眯的脸阴沉了下去。
老实说,在展开这一系列大动作的决心下出以后,虽然此举确实是势在必行,也非做不可,但在某些细节和时机把握的微妙之处,他总感觉还有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
好,用回溯式推断逻辑再看一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突击营解决了吃饭问题,拥有了一个根据地和数个势力范围,种出了好几棵摇钱树,实际控制的人口数已近600万,老突击营99%的官兵都已成家立业,并有了自己的红二代。现有总兵力58000人,青壮年占78%以上。除陆军外,海、空军在加紧建设中,成批次当代最先进战机、战舰即将列装。
更重要的是,大战略从未有过动摇。那就是在建国蒙古之前,绝不做老大,宁愿偶尔看一下老蒋的脸色只做老2,突击营就能在破茧之前安安稳稳地谋展,求壮大,这是没有任何失误的。
打日本,果断击溃上海日本占领军,这是政治上的得分,民心上的得分,又是在国民政府的大旗下进行的,也是没错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对美国的这两次行动,在对日作战后的一鼓作气之惯性下,是不是过于冒进了呢?
嗯,其他方面暂且不去管它,单说从技术装备上,后勤保障上而言,这两次行动,的确就是冒进行为。大型登陆作战,就像足球赛上射门,*就在那激情四射的临门一脚,但此前要经过多少次倒脚、传递、冲吊和掩护,才能最终完成那一脚。
空降师是上去了,可回来时乘坐的是什么?渔船,而且还是临时租借的。
登上了岛礁,是生了战斗。可完全不是作战预案中的那样,而且人家早早就像预谋好了一样高高举起了白旗。
接着,南京就顺理成章地生了外国民众集会游行,各国商业协会及其跨国集团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关闭所有合作、合资项目,以及各国驻华使馆最后通牒。我x,这简直就像一个高手在下棋,一步一步,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构思缜密而精妙……
想着想着,孟遥突然打出一个寒噤。
第330章、南京生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