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第9师团长植田谦吉,亲手交出象征着日军驻上海占领军最高权力的天皇御赐金樱花指挥刀。然后,一个由38人组成的日军将佐特别方队,登上六辆由42名突击营战士看押的奔驰武装小卡,游街十公里之后经停上海闸北码头遣返至上海海面的德国红十字会客货海轮。
还有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是,听说突击营将在这次庆功表彰大会后,向世界宣布上海将作为永久禁飞区,而获得突击营空军空一军的永久捍卫。
呵呵,一时间,南京和上海居然形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那边老蒋和他的一帮权贵们,拿着大把鲜红的请柬而犯愁。
这边孟遥则捏着一张烫金的请柬而发笑。
***,这真是一场趣味十足而又耐人寻味的政治大撞车啊。
可问题是,不管是那边,理由都十分充分:
民国建国23年,中国不仅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推翻了清王朝,消灭了北洋军阀,就连红军也都开始跑路了,这双十节从未有过的多喜临门,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盛大庆典吗?
可上海这边也不差呀,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接管和进驻上海的“春蚕行动”所有目标。而且第一次让中国人有了久违了的扬眉吐气和民族自豪感。
想想吧,当成队的日寇第一次赤手空拳,行进在中国大地上,任由中国人唾骂,这样的事情,别说亲眼所见,就是在睡梦中,恐怕也没有人敢去想象吧。
最后两边一合计,干脆谁也不到谁的庆典上,各人乐呵各人的。
不过,尽管双方都在前一天互致贺电,表面上的文字工夫做得风生水起,但还是免不了同唱对台戏的结局。
原因嘛,但从新闻记者流的浪头和潮水般涌去的方向来看,南京与上海已经是天壤之别。
除了花重金留下的两三个欧洲不入流的花边小报之外,南京最正规、也最重量级的新闻报纸,也就剩下他们自己的《中央日报》,以及《申报》和《大公报》这两家不得不撑下门面的名报了。
不过,这两家报纸主编却对留下的记者许下了重赏:
一、在南京的薪水,一天按一周薪水标准发放,所有开支一律报销。当然,
第277章、胜利的喷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