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其实不用他人提醒,多年的征战和异于常人军事才干,无论是长于攻守的陈赓,还是jīng于阵地攻防的宋希濂,抑或是军政俱佳的蒋鼎文,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心中的那一丝丝遗憾。
没错,假如战争即使不扩大,只要再继续照这个规模打下去,一方的收获,绝对要在一方的惨败之下完成更大的掠夺。
不用说,突击营最终将完全控制整个蒙古。
因为明面的战局就摆在眼前,第一天苏联红军大海般波澜壮阔的进攻,第二天突击营如蚕食桑叶一般的肢解态势。这里面,还不包括斯大林公开或不公开的兵力大调动、大部署,甚至连战前一刻苏联红军远东空军一个航空团的偷袭行动,他们都没有计算在内。
其实,假如没有这一次的空中偷袭,无论是chóngqìng还是延安,或许各自所占的立场尚不会如此鲜明和决绝。
现在各方情报来源都已表面,克里姆林宫对于毛、蒋二公子的秘密蒙古之行的细节和行程,是心知肚明的。既然掌握的如此清楚,那么这一次的空中偷袭的目标和目的,便有些面目可憎了。
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些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其心可诛!
可以说,假如没有那场莫名其妙的十分不成功的空中偷袭,他们三人的重聚首,绝对不会如此其乐融融。
三人不约而同的同仇敌忾了一番之后,马上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一起望向了沙盘。
围棋手终局,大多都会复盘。
他们三个人,无论是谁,都堪称大高手。加上这场难得的“两rì战役”。不来一场华山论剑岂不太可惜?
甚至可以预期。经过他们这些已rì渐狠辣的战术高手一起检讨,没准还能一下子从中找到孟遥的真实用兵之道,从而――
想着想着,宋希濂忽然打了一个寒颤,不敢在让自己胡思乱想下去,张嘴就对陈赓说道:
“陈赓,我想邀请你一起沙盘推演一番,就像多年前我们在孟教长的那个步战合成系的大教堂时那样,再好好学习一下孟教长的指挥之方,琢磨一下突击营的用兵之道。你看可否?”
陈赓一愣之后,仅仅沉思了一下便哈哈笑着应道:
“好哇老宋,我也正有此意,反正就算找到了其中的关窍。孟教长也是我们的老师,别人也说不得我们在偷师。”
陈赓的话里话外,宋希濂哪有听不出味道的。不过他还没搭腔,蒋鼎文却已接上了茬道:
“无妨,我们可以让所有的随行参谋一起旁听,最后再将你我三人的沙盘论道汇成文字,整理成册之后递呈孟将军过目即可,诸位以为如何?”
陈赓、宋希濂听完,忽然对视一眼,猛地竖起大拇指道:
“不愧是坐镇一方的大员。有礼有节,有凭有据,佩服,佩服。”
蒋鼎文赶紧摇摇手,定目凝视着突击营北方新城交界处的一片广袤的大草原,神往不已地说道:
“骑兵军对骑兵军,我想说的是,对这场战斗我更看重的,不是它史无前例的堪称我汉民族的一场真正现代意义的骑兵大决战,也不是孟将军面对已经可以预料的巨大牺牲而义无反顾的决策。我更想说。是孟将军绝无私心而又胸怀博大的大帅之风,才是我最为敬佩和敬仰的。”
陈赓、宋希濂闻言,马上也是极其认真地点头附和道:
“没错,这一点恐怕是很多人的共识。因为古往今来,能够临阵机变。却又可以虚怀若谷地修正自己制定的作战方案的大帅,的确是很不多见的。”
当然。陈赓说完脸上却是一片神采奕奕。因为他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过去的四渡赤水,这个现在已被很多军事集团公认为军事杰作的经典战例,不正是伟大的老毛不断修正出来的杰作吗?
而宋希濂说完,脸上却是黯然一片。很显然,恐怕他也不由得想到了他的蒋校长大人,那些过去许许多多臭不可闻的指挥。当然,我们的蒋委员长也不是一无是处,指挥打仗差了一些,但在许多历
第596章、黄埔三杰的再聚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