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6章、孟遥的《星球大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也同样不可救药地迷上了遥远的东方和那个作为东方人的孟遥。

    现在,飘洋过海的金凯德,手边也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嗯哼,好吧,平心而论,这本《星球大战》的书,的确还不错。

    书中的某些想象,或者对未来世界的某种划分,不知为何竟然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尼米兹将军曾经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说的某种可能场景。

    尼米兹将军说,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最后一次最高机密的演讲,他授权在他的战区向所有准将以上的将领传达作为美国精神的某种未来设想:彻底打败以德日法西斯为首恶的轴心国,现在看几乎已成定局。作为已经成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实际已经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尚未正式走上领袖的岗位。

    因此,这种既不相符的现实必须在旧的世界秩序被打破、新的世界等级尚未确立之前,美国必须义不容辞地走在前面,率先联合大不列颠、红色苏联这两个当前最为重要的盟国。以三国最高统帅名义向希特勒、日本天皇发出最后通牒。

    至于对方响应与否,对美国而言都已自动完成了某种仪式。

    噢,伟大的美国,也只有伟大的美国才能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总统,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思想和战略啊。

    有意思的是,总统罗斯福在他最后的任期中,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竟然多次向他的即将的继任者杜鲁门开玩笑说,希望德国人和日本人在真正投降的那一天。他最喜爱的战舰密苏比号能够承担起仪式的承办,并且他还希望代表美国签字的人,最后是他最“讨厌的将军”麦克阿瑟。

    当然人们都清楚,所谓的讨厌其实是在表达某种极度的喜爱。

    有意思的是。孟遥居然在书中也毫不隐晦地多次提到了这艘密苏比号战舰,以及现在越来越趾高气扬的麦克阿瑟将军。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呀,孟遥的这本《星球大战》,竟然去年就在美国和欧洲公开出版发行了。

    这是某种**裸的“预言”吗,还是某种公开的“暗示”?

    金凯德一只手握着烟斗。一只手扶在他的这艘旗舰舰桥之外唯一瞭望哨的栏杆上,两眼紧紧盯着仍然有些模糊的东方,忍不住又向指挥室的桌子望去。

    在那里,那本几乎同样被翻毛了边儿的《星球大战》。正被来自中国的海风吹拂的哗啦啦直响。

    嗯,不。准确地应该是带着或许是突击营气味的海风,吹着突击营自己的书籍响动。哦上帝呀。在他的舰队,真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年轻的海空军军官手中,收藏着多少本来自孟遥的歪理邪说。

    相对于年轻军官而言,金凯德并不像他的那位记者好友全盘接受这种看上去十分新颖的超前学说。甚至,他对大部分内容的论述是持反感的态度。

    然而,这并不表示作为光荣的美国海军一位将军,毫不犹豫地从其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和养分。

    比如,现在他正在考虑的“人质计划”——

    除了尼米兹将军的告诫,哈尔西也曾这样告诉过他,将重庆政府代表团奔赴海南岛行程,合并到他们的访问计划中来,其实并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预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激怒孟遥这样的中国人。

    除了政治上的考虑,舰队中混编入载有重庆政府代表团的船只,还有另外一个看不见的风险。

    ——假如预期中的袭击者,并非是设想中的突击营而是日本人呢?

    而且假若就算是突击营是计划中的袭击者,袭击计划怎么就知道他们的前线指挥员一定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不也是中国人自己说的吗?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但眼前的这段驶往突击营海南岛的时间里,他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整个舰队的安危和预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在到了他该出手的时刻了,不管那个孟遥是不是出手,或者何时出手,他必须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一切,然后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距离海南岛还有一天半航程,尽管前面一切都未发生,但谁知道呢,至少在他们登上岸之前他们还会在海水中,不是吗?

    “命令,全舰队一分钟后启动a计划。”

    似乎一直在让海风清醒着自己头脑的金凯德,终于在最后一次低头看表之后,挥手对他的参谋副官发出了酝酿已久的命令。

    “是的长官,全舰队一分钟后启动a计划。”

    参谋副官一面准确地重复着命令,一面注视着金凯德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嗯,照计划去执行吧。哦不,临时修订一个细节,到旗舰来的中国人。把林森换为两位中国将军吧——就换蒋百里和宋希濂吧。”

    “是的长官,您确认你的这道修改命令吗?”

    参谋副官很少疑惑地望着金凯德,脚下十分迟疑地没有挪动半步道:

    “将军你很清楚,这里是您的旗舰。而林森则是重庆政府主席,同时还是中国代表团最高长官,蒋和宋虽然是

第566章、孟遥的《星球大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