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几乎全部阵亡。
最令人可耻的是,竟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同时被俘。
据德军几大集团军群战后对战果的调查,基辅一战德军围歼苏军66.5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完全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进抵列宁格勒近郊,并联合芬兰军队完全封锁了列宁格勒,开始了持续达时间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城市被围的1941年7月―1944年8月间,德军40个师围困列宁格勒数年,苏军无力破围,仅饿死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死于炮火无辜民众当然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小胡子到底不是战神,虽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胜利,但在北路列宁格勒却没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却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也错过了一举击溃苏联的最佳机会。
这一致命错误,或许就是他数年后兵败柏林的主要隐患之一吧。
至此,国土面积最大的红色苏联,西起波罗的海,东至高加索,南至黑海沿岸的大片国土沦陷,整个富饶的欧洲平原被德军占领。其中,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被炸毁,有10万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卢布。二战结束时,苏联官方公布的战争死亡人数为2700万,其中有1000万人阵亡和被俘后遭杀害。
当然了,斯大林在醉心于自己的那个所谓的“东方防线”构建中,对国力蒸蒸日上的第三帝国,以及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希特勒,也并不是全无防范之心的。
这其中,在战后被认为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一大举措,便是面对希特勒开始横扫欧洲伊始,整个国防体系中的大多数重工业、军工工业甚至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相关产业,都进行了有计划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同时加强与德国和谈力度,以麻痹德国。而在东方则为了稳住在中国同样长驱直入的日本,不惜冒着养虎为患的后果而签署了两国所谓的中立条约。
当然在斯大林展开的这些系列的准备措施中,其建立的东方战线却是后为最被人诟病、也是最具争议的,便是那个所谓的
“东方防线”。
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斯大林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毫无忌惮地出兵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同时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
这种看似占了很大便宜的短期行为,最终还是将红色苏联推到了希特勒最为看重的祭台之上,成为继中国之后另一个二战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斯大林还浑然不觉。
甚至到了开战前的一个月,也就是1941年5月1日,斯大林还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以自我麻痹的方式纪念国际劳动节。
出于各自国家利益,虽然英国、美国甚至还包括重庆政府等国以及苏联自己的间谍,都曾多次向斯大林秘密通报,并将进攻确切时间基本准确地锁定在1941年夏,但生性多疑的斯大林却固执地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美国间谍为了将红色苏联故意拉入陷阱,而特意为他捏造的一种假情报。
当然,战争初期吃了大亏的斯大林,本身也不是什么善茬。
早在双方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前,他就指定一个专门班子制定过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其酝酿的时间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红色苏联的战争准备,远远没有达到进攻所必须具备的要求和条件,而被德国的巴
第532章、终于该咱们上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