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9章、拉美国下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空监测网,因为有了孟遥的强力介入和毫无后顾之忧的巨大财力投入,再加上突击营本就有的强大科技能力,在建成的9月第一天测试中,它便发挥了惊人的预警作用。

    不甘心昆明成为真空的小鬼子,在其针对东南亚的大南进计划中,针对连接东南亚重要门户的昆明,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在小鬼子各个机场及其航空队起起落落之间,已经有了突击营庞华电子局影子的陈一白监测网,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工夫,不仅搞清楚了日寇空军的活动规律、动向和布局侧重,而且还轻易地便绘制出了一份详尽的对敌航空动态图。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当然也是孟遥处心积虑要参与到陈一白监测网之中来的主要动机。

    看似这么大一次资金投入,换来的却是可以一直使用的无限情报资源,这对已算得上是财大气粗的突击营而言,那才是真正的不亦快哉呐。

    但对于自己是否要亲临昆明,陆涛、高志远以及来自人民委员会的压力和反对声音,都有一些。

    道理很清楚,也几乎是现在的突击营人人都已形成了共识的国际形势观:

    早在1939年,小日本便拟定了两个大的战略,也就是现在已经展开的所谓“南下”、以及与红色苏联惨败的“北上”两个作战计划。

    小鬼子觊觎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并非一天两天。而入侵苏联,首先就必须占领并打通西伯利亚作为战略大通道。也正是在这种野心驱使下,倭寇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其实早已有所防备的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在那片本属于中国领土的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以及并不落后于其他世界列强的武器装备,进行了一场长达近半年的战争。

    可笑的是,由于准备仓促,却又按捺不住抢夺他人的军国思想,自以为能够挟早年日俄战争之余威的小鬼子,却在蒙古遭到了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现在“北上”吃掉北极熊的希望化为泡影,那么掉头策划“南下”,从而从海上大通道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比如不可或缺的石油、橡胶、铁矿石等各种战略资源,就成了小日本整个帝国侵略战略的头等大事()。

    拥有丰富战略资源的南洋诸国、诸岛,很自然地便成为天皇及其东条英机战争内阁的一个巨大聚宝盆。

    而南洋,很早就是老牌帝国英国、荷兰、法国以及新兴帝国美国的传统殖民地。要么不拿,要么拿下南洋,不惜孤注一掷,从此与西方列强为敌,那么炸掉美国海外最大军事重地珍珠港也就势在必行,而又迫在眉睫了。

    等待了这么多年,这一天终于到来,孟遥再干巴巴地跑去昆明有何意义?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去年也就是1940年小胡子希特勒便亲自出手,策划并推动了一场了专门针对英国的“海狮行动”,同时他要求日军和德国一起对英作战。

    迫于希特勒的压力,倭寇中国派遣军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下,开始大批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公司甚至还包括其联邦中的其他侨民,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夺取了英国所有在华利益。

    在丘吉尔的一再请求下,罗斯福终于忍无可忍,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最重要盟国打气助威,当然更多的也是想借此给日军一点警告,美国全方位地冻结了对日贸易,而其中就有小鬼子维持战争必需的高辛烷石油。没有了这种石油,如今几乎在东南亚所向披靡的所有侵略行为都将难以为继。

    于是,1941年的这个夏天,在山本五十六多次强烈的要求、甚至不惜以所谓“引退”相威胁之下,日本天皇亲自主持并出席了一个御前会议。

    正是在这个会议上,偷袭珍珠港作为一个对美正式宣战而定了下来。

    至于“海狮行动”背后的推手,却最终被美国人巨大的愤怒而悄然掩盖了下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