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详细设计蓝图,终于圆满完成。
这不仅仅是几大本厚厚的图纸和技术文件,更凝聚了无数勘察设计人员的汗水、智慧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沉的责任与爱。
在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方案不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了生态环保、兵地融合、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是一个有温度、有远见的规划。
随着设计方案的尘埃落定,更浩大的施工建设阶段即将拉开序幕。
更多的队伍、设备、资源将汇聚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图纸上的线条,变为滋润沃野的清泉,变为连接民心的纽带。
阿依江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勘察设计这第一步,我们走得很稳,也走得很难。”
“但我们打通的不仅仅是未来的水脉,更是人心的脉络。这证明,只要我们秉持共同的价值观,为了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叶倩倩接着说道:“是啊,这就像当年父辈们开垦边疆一样,需要的不仅是力气,更是信念和智慧。现在,轮到我们接过接力棒,续写这篇章了。”
窗外,北疆的天空湛蓝如洗,远方的雪山熠熠生辉。
那条即将在古老土地上蜿蜒流淌的“人工天河”,仿佛已经能听到它澎湃的心跳。
挑战依然存在,未来的施工期必然伴随着新的艰难险阻,但希望之火已然点燃,正如那夜空中渐次亮起的星辰,虽然各自闪烁,却共同照亮了前行的征程。
兵团的精气神,与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正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汇成一曲更加雄浑壮丽的交响乐。
设计方案一经批复,庞大的施工机器开始轰鸣着驶入北疆广袤的土地。
来自兵团建工师的精锐队伍、省内大型路桥集团的建设者,以及中标参与的各路施工企业,如同钢铁洪流,沿着勘察队员们踏出的小路,开赴一个个标段。
塔吊林立,重型卡车川流不息,工地上日夜不息的火光和轰鸣,宣告着“北疆清泉计划”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总指挥陈山河坐镇中枢,协调各方,古丽米热则更多地奔波于各个施工点,既是技术协调员,也是与地方沟通的“润滑剂”。
然而,钢铁洪流很快遇到了“柔软”的阻碍——这种柔软,关乎情感、关乎记忆、关乎那些无法用图纸和工程量衡量的东西。
在通往阿瓦提乡的那段主干渠施工标段,机械刚刚进场准备进行土地平整,就遇到了新的麻烦。
这次不是艾山大叔,而是乡里几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围坐在一片即将被推平的小小坟茔前,泣不成声,坚决不允许动工。
负责该标段的项目经理是个雷厉风行的山东汉子,姓雷,人送外号“雷公”。
他拿着施工图纸,急得直跳脚:“这坟茔不在我们征收补偿的图纸范围内啊!之前勘测定界的时候也没人说啊!工期紧任务重,这耽误一天都是钱啊!”
他试图上前理论,但语言不通,老太太们情绪激动,根本说不通。眼看冲突就要升级,古丽米热闻讯赶了过来。
她没有急着劝解,而是先蹲下身,用维吾尔语温和地询问。
一位名叫阿依夏木的老奶奶哭着告诉她,这里埋着她早夭的第一个孩子,按照古老习俗,未成年的孩子不能进入家族墓地,只能就近安葬。
几十年过去了,这片荒滩早已变了模样,但具体位置她一直记在心里。施工队的界桩,正好打在了这个小坟茔上。
“孩子虽然没长大,也是我的心肝啊……不能让他死了都不安生……”阿依夏木老奶奶的哭诉,让古丽米热瞬间红了眼眶。
她转身对焦躁的“雷公”解释道:
“雷经理,这不是故意刁难。这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思念。这片土地在图纸上只是一个点,但对阿依夏木奶奶来说,是几十年的牵挂。”
“雷公”搓着手,为难地说:“古工,我理解。可这施工方案定了,线路改了牵扯一大堆,成本、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