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1章 东非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到女孩们读书后更加明事理,甚至能帮家里看懂联盟发放的农业通知、计算收支,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

    知识的光芒,开始照亮一代女性的未来。

    过去,塔国地区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许多妇女在家中生孩子,风险极高。

    联盟在每个规模以上的村镇都建立了简易诊所,配备基础药物和助产士。

    孕妇产前检查、新法接生逐渐推广。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这赢得了妇女们最由衷的支持。

    年轻的母亲娜迪亚抱着她在诊所平安降生的儿子,对联盟派来的女医生感激涕零:

    “您和联盟,给了我孩子两次生命。”

    对于男人们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的谋生机会。

    联盟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架桥、铺设光缆、建造公共设施——需要大量劳动力。

    杨大负责的贸易公司联合联盟工务部门,组织了众多的工程队,优先招募当地青年。

    莱瓦的表兄马利克就在这样的工程队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能赚取稳定的EASU工资,这比过去靠天吃饭、偶尔被拉去当壮丁强太多了。

    尽管工作辛苦,但马利克觉得生活有了奔头,他计划攒钱买一辆摩托车,以后可以往返更远的地方干活。

    当然,变革并非一帆风顺。旧有的部落恩怨、地方势力在联盟力量尚未完全渗透的角落依然存在。

    EASU的推广也遇到阻力,一些老人更信任实物交换或原有的、正在飞速贬值的塔国货币。

    联盟的行政命令在基层执行时,也会因为文化差异和理解偏差而打折扣。

    但总体而言,生活的改善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

    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用脚投票,他们不关心高层的政治博弈,只关心谁能让他们吃饱饭、孩子有学上、生病有医看。

    显然,索马联盟做到了塔国政府几十年都未能做到的事情。

    当底层社会悄然变革时,位于索国首都海滨王宫的联盟核心层,正在为构建一个更加稳固的上层建筑而进行着激烈的思考和辩论。

    叶柔提出的“渐进式共和国”构想,进入了实质性的细化阶段。

    一次由叶柔主持的核心层扩大会议上,气氛严肃而热烈。

    参会者除了叶柔、叶眉、杨大,杨三这“四驾马车”外,还包括了联盟的总参谋长、负责内政和经济的重臣,以及几位刚从稳定下来的新领土选拔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地方领袖。

    议题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

    “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必须归于中央的!”

    杨三率先发言,语气铿锵,带着军人的直率,“国防、外交、货币政策、跨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这四项是联盟的命脉,必须由中央统一掌握,地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一位来自新领土、原塔国地区有名望的长老阿卜杜勒谨慎地开口:

    “杨三将军所言极是。但是,对于地方事务,比如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地方性的小型市场管理、非主干道路的维护,是否可以考虑由地方议会自行决定?这有助于安抚民心,体现联盟对我们独特文化的尊重。”

    叶眉点头表示赞同:“阿卜杜勒长老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借鉴联邦制的经验,制定一份《权力清单》。”

    “清单明确列举中央专属权力、地方保留权力,以及需要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权力。”

    “比如,教育大纲和主要法律由中央制定,但教学语言和部分地方法规细则,地方可以有一定自主权。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又给予了灵活性。”

    叶柔总结道:“这个思路很好。请内政部门牵头,起草这份《权力划分纲要》。”

    “原则是‘央地共治,集权为主,自治为辅’。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但这个政权不是要扼杀地方的活力,而是要更好地整合资源,为所有地区服务。”

    议题二:国家名称与政体。

    关于未来国家的名称,会上提出了几个方案:“东非共和国”、“索马联邦”、“尼罗河上游联盟”等等。

    叶柔倾向于“东非共和国”。她阐述理由:“‘东非’地理概念清晰,有区域号召力,不局限于我们目前的版图,为未来可能的联合预留了空间。”

    “‘共和国’则明确宣示了权力属于人民,而非家族或神权,这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标志。”

    杨三对此有些疑虑:“‘共和国’听起来是不是太……温和了?我们现在可是用枪杆子打下的江山。”

    他更倾向于保留“联盟”的军事同盟色彩,或者使用更强势的名称。

    叶眉反驳道:“杨三,正是因为我们有了稳固的军事基础,才更需要用‘共和’与‘法治’的外衣来软化形象,争取国际认同和内部长治久安。”

    “EASU要想成为区域货币,必须依托一个被广泛承认的、稳定的主权实体。一个‘共和国’比一个‘联盟’在国

第3161章 东非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