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塔国边境地区开展义诊。
药品由联盟提供,治疗免费。许多塔国民众一辈子都没见过正规医生,索马联盟医生的到来,治愈的不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好感的种子。
叶眉负责的EASU(东非稳定单元)信息部门开足马力。
他们利用瘫痪的塔国官方媒体渠道空窗期,通过便携式收音机广播、偷偷散发的传单、以及难以被完全屏蔽的网络信息流,向塔国腹地传递信息。
广播内容精心设计:既有对塔国政府腐败无能的揭露(证据来自杨大从边境交易中获取的情报,以及叶柔早已布局的情报网),更有对索马联盟政策的正面宣传。
重点突出联盟的“共享发展”理念:
“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我们是来共同发展的。”
宣传中大量使用塔国地方语言,讲述普通人在联盟治理下改善生活的真实故事,极具亲和力。
叶眉还巧妙地利用了塔国内的民族和部落矛盾。
塔国执政派主要代表少数族裔的利益,对多数族裔进行压迫。
联盟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向这些被压迫的族裔倾斜,承诺在联盟框架内,所有族裔平等,文化传统将得到尊重,经济机会均等。
对于塔国边境地区有影响力的部落长老和地方豪强,叶柔采取了“拉拢”与“威慑”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杨大的商业网络,联盟向这些势力提供经济好处,如优先贸易权、发展项目合作等,换取他们的中立甚至支持。
同时,杨三的军队在边境陈列,明确传递一个信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更重要的是,联盟将最早主动投诚或被动占领的几个塔国边境城镇,打造成了“样板工程”。
联盟的工程队迅速进入,修复道路、架设电网、建设学校和卫生所。
联盟行政人员高效地组织起生产,发放农具和种子,恢复市场秩序。
短短数月,这些城镇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塔国内部死气沉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变化,通过前来探亲访友的塔国民众之口,一传十,十传百,“索马联盟治下生活更好”的印象逐渐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塔国边境地区的村镇长老,开始秘密与联盟接触,表达归附的意愿。
他们看重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人心的逐步归附,使得塔国的大片领土以惊人的速度“变色”。
不再是激烈的武装冲突,更像是一种“和平演变”式的崩塌。
索马联盟的版图急速扩张,这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更复杂的挑战。
核心问题摆在了叶柔、叶眉和杨三面前:我们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天深夜,在王宫临海的露台上,叶柔、叶眉姐妹俩难得地有了一段安静的独处时间,望着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印度洋,开始了决定联盟未来的关键对话。
“姐姐,”叶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兴奋:
“我们的扩张速度,超出了最初的想象。现在纳入的领土,民族、宗教、文化构成比我们原来复杂得多。”
“继续用‘联盟’这种相对松散的结构来管理,恐怕会力不从心。政令如何统一?法律如何通行?资源如何高效调配?”
叶柔轻轻搅动着杯中的花茶,目光深邃:“是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索马联盟’这个名字,带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色彩,对于新加入的、非索马里族的地区和民众来说,可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体和国名。”
“你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共和国?”
叶眉眼睛一亮。她长期负责经济和金融,深知一个稳定、集权的现代国家政体对于经济发展、货币信用、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EASU要想成为真正的区域硬通货,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主权信用作为背书。
“这是一个选项,而且可能是最合适的选项。”
叶柔点点头,“‘共和国’意味着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个家族或部落,这能最大程度地团结新加入的各族裔。我们可以命名为‘东非共和国’或类似的名字,彰显我们的抱负不限于一隅。”
第3160章 伟大的设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