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地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就在隋朝明了雕版印刷术。
本来历史上直到北宋毕升才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地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明清时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朝廷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展。但是铜活字已经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因此现在杨宣凝直接旨意说明方法。用铜活字虽然当时耗费很大但是这点对国家来说。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种字型。可满足大部分需要已经完成。
“王上那其它书籍是不是给予印刷?”魏征上前问着。
“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书阁。先把书籍整理归档再统一印刷而且内阁组织的新朝法令还没有完善等几年再说。”杨宣凝叹的说:“以后等新法出来以此为政考主科。”
一国之政在于法这点古代也知道基本上。一部法律前后十年时间完善已经算了不起了。现在就是延用隋法。
见诸宰相并没有意见他就又说着:“寡人。取士以德。用士以才这点是科举原则。明年秋天先考乡士至于考县士编写地基本材料还没有完成诸卿只要把握这点就是了。”
诸人立刻应是连世家房玄龄也没有异色不由使杨宣凝充满了欢喜。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实通讯、生产、运输等等技术条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国运转的情况下就必须有一个统治全国地核心思想可以说在古代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儒家地最大价值就是采取统一地价值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的体系下成为一个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使个人、家庭、宗族、国家、天下都形成了一个类似结构地简化模型这大大降低了统治地成本。
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中国采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圆结构使在工业革命以前、就达到自然疆界极限的巨大帝国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
中国改朝换代只是换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变这就是儒学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儒家的缺点和问题是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下维持一个大帝国本身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或者说是一种必须地代价。
因此杨宣凝明白这点后他就决心在科举三步骤中第一个取乡士就以儒家学问为重考的要点是基本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想道德内涵底子。
而取县士地郡试却在取乡士的基础上入得郡中朝廷立地郡学成为生员而且起码必须学习二年以上加强系统学习----基础明算、基础赋税、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内容就不考了这些内容都还需要编写内容不深但是要整体上把握军政在国家政治中地地位和运转原理这样以后的官员才能有基本地概念。
县士可授从九品到正九品之间的官职获得起步仕途的起点。
至于殿试取郡士那就是深造了。
这就是取士以德用士以才的原则论幸亏这时虽然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作到惟我独尊加上自两汉到隋朝建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统治者或重视黄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基本上不存在大势力了因此根本没有障碍可言。
哪怕是现在儒士世家也没有谁觉得应该官员用儒取士毕竟在这个时代官员用才还是相当正常的观念。
换句话说儒修道德才修法政这是二套系统并且加以融合。
就在闲谈之中决定了国家大政的方向
虞绰身为礼部尚书又说着:“倭国又遣使来我朝朝贡不知王上可准备接见?”
“倭国?”杨宣凝略吃了一惊说着。
“王上倭国是海外一国汉光武帝时见记载赐倭奴国王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倭国献生口于汉安帝到魏时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朝魏。魏赐号亲魏倭王其后女王遣使朝晋本朝时攻占新罗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贡以后多次前来朝贡。”见他吃惊虞绰还以为他不知道因此解释的说着。
杨宣凝的确不知道但是凝神听来原来。二百年前日本就已经6续侵略朝鲜半岛并且和当时朝鲜国家生冲突。结果被百济国打了回去
第一百零八章 此时生子如天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