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十五。
那一年,他因意外病重,缠绵床榻,其他儿子,表面日日来问候,背地里却风起云涌,在抓紧时间拉帮结派,筹谋夺嫡。只有这个儿子,整日整日地守候在他龙塌旁,伺候他,为他疼而疼,为他一点点的好转而欣喜若狂。
那一年,他十六,他想历练他,把他派去官场最复杂,自然条件最恶劣,民心最不稳的凉州。
那里,他曾经派了无数的别驾过去,都无疾而终。不是被当地官员给挤兑陷害掉,就是干脆同流合污起来
而他,在正式进城前,只身一人潜入,玩人心,识诡计,把地方官员坑得有苦说不出,再以正式的刺史身份出现,以雷霆万聚的强力手段,顺利接管政权和军权。
那三年,他革官场,兴工商,演练州军,灭巨徒。
他从严厉治,鼓励通商,行政策优惠,让穷山恶水的凉州,逐渐成为商埠繁华,物资丰裕之都。
他劝农垦荒,开种桑麻,培育优良稻种,让凉州成为鱼米之乡。
他改革州学学制,为朝廷培养网罗社稷人才,在他制下的凉州学子后来参加科举入仕,精通庶务,世事练达,闻名朝野。
他大刀阔斧却又遵循规律,整顿凉州官场,设立科学合理严谨的官员考核制度,跻升制度,调岗制度,奖惩制度,管理制度,让凉州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时值洪水泛滥,他果断决策,开闸泄流,保住了万亩良田,那一年,全国受灾,唯独凉州粮食富足,民心所向。
他兴学校,改革学校课程,加入了纺织,漆器,木作,染,酿酒,冶铁、烧瓷、铜作、浆染、造纸等各新的学科,让凉州百业腾飞,经济繁荣,就业稳定,百姓安居,朝廷税收富足。
他还想起,有那么一年,他和八岁的他,探讨用人之道,他问他有何建议。
他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他说:临儿,你这太庞统。你给父皇说说,如何具体处理比如名与实,德与才,廉与贪的关系。
他答:父皇,儿臣之见,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德才兼备,唯才是举;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儿臣还以为,在判与降上,应招降纳叛,尽释前嫌;在大与小之间,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他频频点头,又问,那用人之术,用人之机呢?
他又答:知人善任 ,唯才所宜;推城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他记得,那一次,他深感欣慰,深感老天待他不薄,为他降下这样一个好儿子,而他的好儿子,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年方八岁。
于是,他精心授与他帝王之术,为君之道。可他发现,这个儿子,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他已经,当不了他的老师了。
那一刻,他感叹,他以为,能做帝王的,大多数都是抛却情爱,冷血无情。可这个儿子,在阳光灿烂的真性情下,却把帝王之术习得炉火纯青。以前,他担心他的性情太过阳光明朗,不适合当帝王。
可那一刻,他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有些人,也许可以做到两全。
说他心性纯阳吧,他又能把人阴得有苦说不出,那些被他阴过的朝臣,现在一见他就打哆嗦。
第432章 惊才绝艳临殿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