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青临看向天耀帝,天耀帝对他微微点了点头。
正当蒋大人陈大人心里俱颤,以为太子殿下要抓住此事不放的时候,宫青临又开口了,却直接放过了这个要命的问题。
“那么,两位大人,可有想好赈灾对策?”宫青临放缓了语气,似并不想追加他们的连带责任。
这事,要追究,可却不适合现在追究。
“回皇上,回太子殿下,对灾区,目前实施的是蠲免和赈济政策。对于受灾超过一定程度的灾民,全部给与一年赋税免征的优惠,这样可以安抚民心,舒缓民力。而对于短期内无家可归无饭可吃的灾民,实行免费发放救济物资,如粥赈,免费提供御寒衣物等。”
蒋大人歇了一口气,继续道:“但是,朝廷的物资有限,不可能长久这样支持下去,所以,臣想的是,采用赈粜之策。
对于无力购买粮食的灾民,开义仓,减价或者特价出售米粜,救济灾民。可是,臣的难题也正在此,开义仓,需要官府有大量的存粮,可如今,商户不愿意再继续低价卖米粮给官府,这义仓开起来,无法维持多久。
因此,臣建议对商户进一步实行重典,威慑奸商抬价和故意囤积粮食却不卖,先渡过这一难关,待日后再行安抚之策。另外,让城内所有家有余粮的人家,对口救济灾民,功劳大者,可给与爵赏。”
天耀帝蹙眉,没说话。
宫青临安静地听着,沉思着,听完,也并未对蒋大人的对策发表意见,转而询问负责寮州的陈大人:“陈大人有何高见?”
陈大人上前一步,对天耀帝躬身行礼后,弯腰对宫青临道:“太子殿下,臣的对策,和蒋大人的略有不同。臣认为,不应再对商户行重典施压,因为此前强迫商户低价卖粮,已经激起部分商户强烈不满,城内商贾们如今人心惶惶。
而对有功者给与爵位,商户们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商户们担心,这一次灾难还可以挺,这今后,如若次次灾难都要这样搞,长此以往,他们压根承受不起。
臣还听说,少数大商户,已经开始考虑转移钱粮,去东边一代发展。而东北三州,是我国和北辽,东源通商口岸,如若商户发生转移,恐怕会引起一系列动荡。
因此,臣不敢擅自定夺,特请皇上圣裁。”
宫青临没什么表情地看了陈大人一眼,懒懒道:“堂堂户部侍郎,你们除了这朝廷制定下来的固定赈灾模式,就想不出别的来了吗?除了会向朝廷要钱要粮,向商户打压强迫,还会点别的吗?”
陈大人蒋大人汗颜,低垂着头,不敢吭声。
天耀帝出声了:“太子,可有良策?”
宫青临肃了色,上前,呈递给天耀帝一本折子,恭敬道:“父皇,儿臣昨夜已把赈灾之策详细写于折子里,请父皇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