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用的价值,莫斯科破坏得更加彻底,在这寒冷的冬天,德军不得不转入了全线的防御。
不得不说希特勒的点子很背,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本希望能在冬天到达之前就迫使苏联投降,但是没有想到被拉入了持久战,而1941年底的那个冬天又是苏联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寒冬,这导致了第一次苏军进攻莫斯科的失败。等到这一个冬天德军攻下莫斯科后,又遭遇了第二个寒冬,这个寒冬也是百年难遇的,甚至比去年冬天还要寒冷。
严寒使得德军的后勤线再次吃紧,加之德军推进得更加深入,后勤补给线更长了,今年摆在希特勒面前的问题比去年还要严重。征调了大量被占领国的民用车辆和列车仍然还不能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这也是德军为何没有跟随苏军退却的脚步进攻的原因之一。
不但是继续进攻的问题,事实上德军参谋部对是否能守住已经占领的土地都存在怀疑。希特勒不得不布了动员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在之前的作战中,由于战术和战略上的原因,希特勒并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反而倒是苏联、英国等进行了总动员。从现在开始,德国的生产和生活将以军事行动为要,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在后勤上的不足。当然了,在仆从国的新一轮的征兵也已经开始。
反观苏联一方,苏军控制的区域虽然进一步被压缩,但是其兵力的密度反此而变得更大。而且现在苏军驻守的区域是乌拉尔山,这道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德军闪电战的威力。
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000多千米,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到1200米。山脉的宽度为40到150千米。乌拉尔山脉的中段低平,成为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苏军的精锐部队从莫斯科撤出后,沿着中段进入了山区,并驻防于此。乌拉尔工业区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武器和装备,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和民兵迅被武装起来派到山区的各个防段驻守,整个乌拉尔山变成了苏军的天然大工事,比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壮观。
斯大林就待在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平原交界处的叶卡捷琳娜堡,这里现在是苏联的陪都。为了阻挡德军的工事,斯大林几乎将驻守蒙古的苏军、驻守伯利亚与朝鲜和满洲国边界的苏军全部调回了乌拉尔山区。这也导致了这几个地方防守力量的严重不足,但是斯大林已经顾不得这一点了,现在苏联面临的是亡国的风险,那里还能照顾那些偏远的地区。
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乌拉尔山防线,这就是斯大林要做的事情,为此他可以投入苏联所有的人力和物力。当然了,现在斯大林拆东墙补西墙的调动也为后来的事情创造了机会,这是后话不说。
第两百七十六章悲情莫斯科
第两百七十六章悲情莫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