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受伤。
有着不列颠战役经验的一些美国飞行员坚持说这种飞机就是德军BF109的日本版,但是何俊才一看照片就明白了,原来历史上的三式飞燕战斗机提前问世了。原本这款战斗机要到1943年下半年才开始在南洋地区服役,但是在中国空军的压力下,日本陆军居然提前一年将其搞了出来。
飞燕战斗机的确具备欧洲的血统,但那是指它的动机。1937年在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的授权下以DB601动机为蓝本,川崎飞机制造厂开出Ha40机械增压倒V型汽缸液冷动机。液冷动机对于战斗机的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它占地面积小,所以采用该动机的战斗机可以有很宽广的视野。等到仿制动机成功后,川崎飞机制造厂又设计出了搭载这种引擎的战斗机,那就是飞燕,当然在设计中也参考了BF109的气动外形。
飞燕刚亮相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它在跟德国原装战斗机的模拟对战中大比分战胜了对手。于是日本陆军看到了重新夺回制空权的希望,开始大量的生产飞燕。现在有两个战队的飞燕赶到了满洲地区布防,作为独立战队直接隶属关东军司令部指挥。要不是由于生产动机的高温零件一种必不可少的重金属――镍严重缺乏,川崎还会生产出更多的Ha40动机来。
原本中国空军护航的战斗机并不多,因为实在很少遇到日军的拦截。但是日军有了飞燕战斗机的加入后,空中截击的行动越来越多,而截击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即使不能击落中国和美国的轰炸机,也能成功逼迫对方扔掉炸弹,放弃攻击。
为了应对飞燕的进攻,中国空军加派了更多的歼三野马式战斗机参与到护航,连第二航空军的几个地区守卫部队的歼四烈风式战斗机也参与了护航行动。而日军的飞燕出动率则越来越低,因为这种液冷动机很难维护,而日军粗糙的制造工艺使得动机的寿命大大降低,所以关东军的航空队很快就无机可用了。
虽然飞燕没有带来更大的灾难,但是这也给何俊才提了一个醒。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那段历史,日本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展,今天可能提前出现“飞燕”,那么就有可能提前出现“疾风”,甚至是在历史上并未大放光彩的“五式战斗机”。况且欧洲的历史也被改变,德国人比历史上要更加强大,那么是否对照顾一下在亚洲不靠谱的小呢?而日本人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优势也比历史上大,源源不断的物资被抢夺回日本,变成武器和装备。
何俊才不得不头疼地仍然面临着压力。中国空军手中的几款战斗机已经是活塞式动机时代的极品,再往下改进的空间已经不大,是该催促一下几个飞机制造厂的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了。否则恐怕在一到两年的内,日本人就将赶上中国空军的步伐。
虽然何俊才头疼日本人不断加强的航空工业实力,
第两百五十四章 飞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