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钟馗最开始服役就在中国,这不能说是一个笑话。钟馗式是一种火力强大的截击机,在Ki-43一式隼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装,火力增加到4挺12.7mm机枪。而Ki-45“屠龙”战斗机更是一款在日本陆军中少见的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跟德国的BF110,美国的P-38闪电和英国的蚊式战斗机类似。屠龙的机首下装备了一挺20mm的航炮,两个机翼下分别安装了一挺12.7mm航空机枪,后座还安置了一挺可以旋回的机枪,这样的配置有点不伦不类。
这两款战斗机丰富了日军在中国大陆的作战力量,当然更多的还是以一式隼战斗机为主。相比起战斗机来说,日本的轰炸机几乎没有怎么变样,还是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和九九式轻型轰炸机为主,这也可以说明日军面对中国空军的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战斗机的改进上。
在鄱阳湖的上空,负责护航的周志开的第五十二战斗机团就遭遇到了这样的一群日军飞机。这个时候他正在湖面上掩护蒋绍禹的第六十二轰炸机团对日军的运输船队发起进攻。依靠军属的预警指挥机大队的两架蚊式预警指挥机的帮助,日机还在60公里外的时候就被发现。轰炸机团草草完成了轰炸任务后紧急撤退回长沙机场,现在长沙已经变成了对日作战的大本营,不仅第九战区的司令部在这里,第一航空军的司令部也迁移到这里,就近指挥第三次南昌会战。
鄱阳湖的上空只剩下第五十二战斗机团的3个歼五野马式战斗机大队在盘旋等待,稍远一点的地方,两架预警指挥机不时报出来敌的方位和距离。
最先映入周志开眼帘的是看起来呆头呆脑的二式单座战斗机Ki-44“钟馗”,庞大的机头和小小的机翼,让天上的“钟馗”看起来好像是鄱阳湖中的大头鱼。很难想象这种飞机也能飞起来,似乎它所采用的发动机应该不是战斗机应该采用的,而应该是一款轰炸机的发动机。短小的机翼虽然说能让它的飞行速度更快,但是可想而知这种飞机的滑翔性能一定很差,格斗起来的灵活性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对付同样呆头呆脑的轰炸机可能还可以,不过己方的轰炸机已经后撤了。
另外一种没有见过的双发战斗机应该是所谓的“屠龙”了,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这款战斗机被日本人称为屠龙,这用心非常的险恶。周志开并不认为这种战斗机具备“屠龙”的实力,因为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双发双座的战斗机根本难以完成白天的任务,除非是在某些超远程的情况下,BF110就是一例。同样Ki-45也许对付轰炸机还可以,特别是夜间,但是想要对付自己的野马式战斗机,甚至可能还没有原来的一式隼战斗机有威胁。周志开顿时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