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空基地在进行指挥,通过侦察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毛邦初得以准确地通过无线电指挥三个飞行团的战斗。有如此高的科技水平的支持,毛邦初已经变成一名非常出色的指挥家。突袭接敌、脱离、伏击、缠斗每个时间点都把握得非常准确。要知道飞机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在相向飞行的时候,一名成功的指挥官必须考虑到敌我双方飞机的速度和数量,甚至风速和太阳的方位才能控制住局面。对于这点,站在毛邦初身后的何俊才也自认不如。
这个时候残余的十来架日军轰炸机已经逃离开一段距离,凶横的野马战斗机加入了对日军护航战斗机的围剿中。相比战斗机跟轰炸机的对抗,战斗机跟战斗机之间的缠斗才能更体现出飞行员的操作水平。
在没有战斗之前,日军飞行员对新装备的一式“隼”战斗机非常自信。因为这是大日本帝国中岛飞机公司继陆军的九七式战斗机之后的又一杰作。这种被日后盟军称Oscar的飞机是日本陆军中第一种配备可收缩起落架的飞机,同时也是日本战机中第一种装备防弹装甲及自封油箱飞机,其自封油箱设计为可以耐7.7mm机枪的攻击。只是在火力上,飞行员们隼式的2挺7.7mm机枪感到有一些不满意而已。
结果到了跟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时候,日军飞行员才发现引以为傲的防弹装甲及自封油箱在那种装备了六挺12.7mm重机枪的中国战斗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其射出的子弹能从一式隼战斗机的机尾一直贯穿到驾驶舱背后的装甲板上,强大的撞击力几乎将飞行员击晕。如果子弹射击到机翼,那更会造成一场更大的灾难。中国空军使用的是穿甲燃烧弹,这种子弹能轻易地破坏掉机翼中分散的自封油箱,然后点燃泄漏的燃油,让整个飞机变成火鸟。所以相比之下,原先的那些苏制飞机更好对付一些,虽然20mm航炮的威力大,但是因为其速度慢,数量少,所以更加容易避开一些。
所以当30架来自第四大队的歼三野马型战斗机加入缠斗后,日军战斗机终于顶不住压力开始撤退了。当然由于日军并未装备无线电,所以撤退的命令并没有准确地通知到每架战斗机,只能靠飞行员的目视和领会了。剩下的那些呆头呆脑或异常凶猛的日军战斗机就变成可中国空军战斗机的开胃菜。
当然撤退的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也不好过,在他们的归途上,刚刚结束缠斗的第一飞行团和第二飞行团的两个战斗机大队正在等侯着。油量还有结余,只是柳哲生他们的弹药快用光了,航炮基本没有了炮弹只有两挺7.62mm机枪还能射击。不过这并不妨碍中国剑客对日军飞机亮剑。即使是使用威力小的7.62mm机枪,柳哲生还是跟僚机一起配合击落了一架日军的战斗机。
毛邦初并没有让他们追击出多远,很快就命令他们返回,因为从汉口机场发出了警告,日本海军的飞机起飞了。
等柳哲生返回西安的西郊机场降落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停满了密密麻麻的第四大队的战斗机。归属装备部管辖的机场后勤总队的数架加油车和补给车正在给这些战斗机补充燃油和弹药,他们即将参加另外一场战斗。
柳哲生看见了站在
第一百五十一章 野马亮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