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投入使用了啊,这个探测距离和准确度如何啊?”郑少愚发出了疑问。
“呵呵,当然不能是千里了,不过几百公里还是可以的,这款雷达是欧美都还未装备的,是实验性,仅此一台。”何俊才骄傲的说,拿这21世纪的科技来比较二战时候那种原始的雷达,根本没得比。
“空勤指挥部会根据敌机的情况指挥各中队接敌,并对尾部的攻击提前预警,但是这种战术我们以前并没有采用过,所以想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何俊才所在的时空,这些工作都是计算机的来完成,现在需要人来辅助完成,所以他也没有经验。但是他相信这些百战的精英有丰富的空战经验,应该能想出办法。
“这样啊,那可以高高地躲在云里面,等指挥部通知我们后再俯冲下去,打它个措手不及。长官上次击落那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不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吗?”发言的是第21中队长王远波。
“11日那次敌人的轰炸机太多了,分三波来袭,我们的滞空时间不够,飞机也少。难以招架啊。要是我们正降落加油的时候,敌人来袭,我们怕是要被消灭在地面上啊。那次要不是何上校您提前预警,第四大队恐怕要伤亡惨重”郑少愚对11日的空战心有余悸。何俊才现在28岁,看起来比这些民国时期的精英飞行员要更加成熟,加上两次协助了第四大队,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已经接受了他。飞行员最佩服的就是比他更好的飞行员。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得想想,现在是日本的海军和陆军联合起来轰炸我们,估计一次可以出动上百架轰炸机,即使没有战斗机护航,我们也难以招架。”何俊才对郑少愚所说的话非常赞同,因为历史上明天,也就是16日的白天和17日的晚上,日军分别出动了百余架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
“长官是否可以安排驻梁山机场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助战,有了这种无线电,我们可以协同作战。这第三批苏联人比前两批好得多,即不厌战也不霸道了。”张华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可以,我跟总司令部协调一下助战的事宜,但是我不想他们知道我们的雷达和无线电的事情,这怎么办呢?”何俊才思考着。
“可不可以这样,我们互相转场,我们飞到梁山机场,然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飞到白市驿机场去。第四大队负责远程拦截,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负责重庆市区和机场的防空。在广阳坝机场准备好地面补给,第四大队远程拦截后返回补给,然后再起飞参与重庆的防空。这样我们以多次起飞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郑少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后续一年被频繁采用的“复飞”战术,即在多个机场准备好补给,在信息优势和通信优势下对抗日军的数量优势。
“我看这个计划可以,我这就跟空军总司令部汇报。”何俊才高兴地说。“今天大家先演练一下战术吧。”
何俊才再次回到浮空基地,将战斗的设想向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汇报,周至柔立即同意了。另外何俊才还向周至柔要求调数名非战斗人员在浮空基地上组
第九章 战术准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