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济济,所以他就显得不是那么出众了。作为一个羁旅大夫,斗皇虽然没有象伍子胥那样撼动天地,但是得到了善终。
春秋时期,楚国王室内部斗争历来激烈而残酷,君臣相杀、兄弟反目、大夫互残的事件屡有发生,受到迫害的贵族被迫出逃。他们流亡的首选国家就是晋国,所以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虽楚有才,实为晋用”。但是晋人逃到楚国的却是凤毛麟角(大概只有伯宗的儿子伯州犁)。楚人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晋国的竞争力,也严重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
到了春秋中后期,楚国实际上就是毁在屈巫和伍员两个楚人手中。
王师战胜了叛军,若敖氏的灾难却没有完结。楚庄王发布敕令彻底清除若敖氏在楚国的痕迹,若敖氏惨遭屠戮,楚国百年第一强族濒临灭亡。
与若敖氏有关系的人也要接受甄别,每天都有大批人被捕杀,包括被“甄别”出来的无辜的人。主办官员们又开始借机清除异己,敲诈勒索,就像以前历次戡乱一样。
受到牵连的还有那些曾对伯棼阿谀奉承的人。这是一些连被阿谀者都非常讨厌的人,结果他们在伯棼活着的时候没沾到光,死后却跟着他一同遭殃。楚庄王明知道他们无辜但还是睁只眼闭只眼把他们干掉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时机和借口来清除这些人渣。
正当若敖氏四散逃难时,一位品行高贵、地位显赫的若敖氏大夫却不惧死亡,大义凛然
第三百一十二章 若敖氏之难(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