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以上的‘灰脂’,也就是嵌缝与涂覆的树脂、石灰。而准备的船帆与索具,各种粗缆、小索、帆布、棉纱,也得有四万斤(20吨)以上!所消耗的铁料、铜料,则是铁四千斤(2吨),铜千斤。最后,就连要用来压舱的压舱石,也得有二十万斤(100吨)往上!为了造这一艘巨舰,王国所准备的物料,是如此的惊人,恐怕得数万两的银钱?而征发的劳役,消耗的人力,也同样令人咂舌,真正的不惜工本啊!”
“主神大菩萨见着!十八丈长、三丈半宽、两丈高,一千六百料往上的巨舰,都赶得着上国的大福船了。可不就得用这么多的好材料?可实打实上好的材料,加倍备齐了,修船工匠们的手艺,却一直赶不上趟。尤其是巨舰上木骨、铁件的连接,那可都是要到海里受风受浪,吃上巨大劲力的!要是工匠的经验和本事不够,连接支撑的不够紧密,哪怕凑合着下了水,也迟早要在海里散架!”
想到这,船匠金善树面露唏嘘。他沧桑的老脸上,满是过去的艰辛。四百料的遮洋船,每一艘都由他亲自手把手过关,又有现成的模子比对复刻,对技术的要求虽然高,但还是能勉强赶上的。可到了一千六百料的巨舰,船体的复杂程度翻了又翻。这对工匠技术水平进行船体连接的要求,尤其是负责榫卯结构的木匠,还有打制连接件的铁匠,那要求可就太高了!
这种技术经验水平的欠缺,可不是单纯能靠时间磨出来的,必须得有系统传承加上长期经验才行。要不然,就得走“傻大黑粗”的法子,堆更多的材料,并且降低更多的要求,但仍然难的很!在这一批新的和国大匠抵达前,大雪狼号的建造,就卡在这里,卡在造出的各船身部件,进行组装连接上!
“宋式造船法,壳先肋后。造样肋横剖,按船线样杆控型,再用墨斗线定距。然后定龙骨系,外龙骨落槽找平,艏艉柱装配,内龙骨攒接。这里的‘攒接’,是内龙骨和龙骨板一起,用长斜样式来通身攒接。这就得用鱼尾榫,再加贯通穿钉,还加有铁箍和铜箍!等建好了龙骨系,还要有龙骨衬木,填足吃水段等龙骨系造好,又是外板与龙骨系的连接了!”
“船板木料要提前处理,火燎炭化表皮,加盐水浸泡。而要把船壳外板,与龙骨系连在一起,还是木头榫接与铁钉钉接两个法子。自龙骨两舷起‘企口板’,相向榫舌,板缝嵌粘乎的灰脂
一千六百六十章 东亚技艺,如何手搓宝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