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伏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作品常被出版,但直到 70 岁都还没画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73 岁时约略掌握了花草树木的生长和虫鱼鸟兽的结构,希望到了 80 岁时我会有长足的进步,90 岁时更能参透万事万物的原理,到 100 岁时,达到艺术炉火纯青的境界,110 岁时我就能信手拈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了。

    若能足够长寿,就可证明我此言不虚。”

    赠完卡片,林寒又发了句感慨:“追求艺术绘画,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大师都要学习几十年,我这样天生愚钝的凡人,想要‘以画为生’,是不可能了!”

    “那艺术这东西,有天赋一说吗?”收到老师林寒的赠予,又听完他的感慨后,陈露接着问。

    “天赋,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说呢……”林寒顿了顿,接着说,

    “我个人觉得,人在生来时,都是差不多的,所谓天赋,只不过是成功者给自己的冠名和包装罢了。”

    “中国古人说,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的。”

    “外国名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听到这里,陈露有些震撼,震撼之余,她又问了一句世俗的话:“那……以老师看,艺术画家通常需要多久,才能做到‘以画为生’呢?”

    陈露问完这句话后,老师林寒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荷兰画家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作品——《红色葡萄园》,价格仅为当时的400法郎,400法郎,在巴黎连半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

    法国画家莫奈5岁开始作画,10几岁开始卖画,到40岁时,卖画的收入仍然不足以养活儿女。

    中国画家里,近现代最有名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生前也并不都是靠画养家。”

    陈露听完这些,震撼转为着急,因为她的梦想是不仅要成为画家,将来还想‘以画为生’。着急之下,她又多问一句:“那当前这个时代呢?”

    “当前这个时代,‘以画为生’更难,照相系统装进了手机,普及到个人,人们欣赏画面艺术的范畴更广了,手绘画市场越来越窄。

    再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闲情雅致欣赏艺术的,没有多少。

    而且,闲情雅致的人里面,太穷的人看到寻常画家的画,不会想着去买,对于他们来说,看看就行了;太富的人看到寻常画家的画,也不会想着去买,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世界稀有名画。”

    老师林寒说完,又给了陈露一句规劝:“而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是艺术画的初学者,我劝你尽量还是不要有这种‘以画为生’的想法。”

    规劝结束,林寒远离了陈露的座位,他已经在那里逗留太久,再聊下去,怕是有搭讪漂亮女生的嫌疑……

    虽然自那以后,陈露再也没有见过林寒老师,但老师的这一席话,却深深影响了她,并为她以后再以后,做人生方向的抉择时,埋下了伏笔。

    而陈露之所以在当时没有完全赞同这些话,是因为——当局者迷。

    当时她觉得自己或许是天才中的奇才,只系统地学了3年绘画,就已经卖出去了总价多达10万的画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