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8 【转变契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遑多让。

    渐渐地,那些从东线打俄国农民的战场上调到西线来的德军部队崩溃了,他们没有多少对付坦克攻击的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而久处西线战场的那些德军部队,早就判断出己方有限的炮弹供应无法支撑起这场重点是反坦克的战斗,从而先于东线来的难兄难弟们一步有秩序地撤向苏瓦松镇内。城镇,法国的城镇有两层、三层的坚固建筑,往往还有地窖,足以为守军提供攻击坦克顶面、侧面装甲的机会。

    看起来,夏尔.芒让将军完善的攻击准备有很多是多余的,一小时之内,苏瓦松外围防线被法军占领,还没有因为故障而抛锚的坦克咆哮着冲进市镇,却很快就变成一具具燃烧着、爆炸着的铁棺材。前线指挥官急忙命令坦克退出市镇,法国的重炮群向法国的城镇抛射出高爆弹丸,将苏瓦松以及苏瓦松镇内的德军笼罩在硝烟和火海之中。

    9时许,苏瓦松——蒂埃里堡铁路、公路被法第十集团军控制。随即,航空队报告,德军向埃纳河以北撤退,并指引第十集团军的60

    0多门重炮向公、铁路桥梁和浮桥射击。由此,攻打苏瓦松的步兵只能得到中等口径及以下的火炮支持。

    血战就此拉开帷幕,法第十集团军每前进一步,每收复一幢房屋,每占领一条小街,都要花费成百上千人伤亡的代价。德军的机枪火力点在地窖的通气口,在街垒,在屋顶,在某个窗户或者阳台,又有可能突然地出现在法军步兵进攻阵线的后方。

    绵密的枪声和稀疏的、却很有针对性的炮声中,苏瓦松在燃烧,时间在推移,德第8军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冒着重炮和空中的打击北撤到埃纳河北设防;一部东撤向韦斯勒河南的菲斯莫村,确保整个集团军的右翼勉强能够联成一线;一部在苏瓦松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拖延时间。

    午后两点,苏瓦松部分德军控制街区出现了红色的旗帜和白色的旗帜。红旗是那些从东线来的部队“**”了,**者不屑于向法军投降,又不愿意接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军官”指挥,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很快就土崩瓦解,被欣喜若狂而毫不客气的法军宰杀干净。白旗是西线部队撑不住就理智地选择投降,成营、成团的德军放下武器,高举双手走进协约**的战俘营。

    三时三十分,法第十集团军司令部向方面军司令部、法军总部发电——收复苏瓦松

    还在等着法军苦战几天过后,由第一师去捡落地桃子的石铿愣神了很久,才哀叹着对参谋长说:“想不到德军的‘**者’帮了法军这么大的忙”

    蒋方震盯着石铿的苦瓜脸看了很久。

    石铿举起手表示投降,老老实实地说:“我失算了,我低估了作战体系随着战术思想的改变而焕发出来的威力,也高估了德军对运动战、抄袭包围战的适应能力。”

    “不,是你打破了德军的战术体系,使之丧失了一直以来具有的威力。”

    “百里兄,你恭维我?”

    “我实话实说。”蒋方震瞪了嬉皮笑脸的总司令一眼,知道某人其实已经放下心中的大石头,这才变得活跃起来,总算像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了。此前,参谋长有时候会心生一种担心——这家伙会不会变成小老头儿?

    石铿的脸色又沉凝下来,托腮看着地图墙良久,才彻底体会到参谋长的话意,也想明白一直“威武雄壮”的德军为何会不堪一击?德军习惯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讲究的是严密的组织性和“司令部控制能力”,尽管在渗透战术的影响下,“司令部控制能力”的思想有所松动,却还没有完全抛弃一些不适应“渗透突击”战术的思想和做法。保障侧翼的观念对德军来说依然根深蒂固,他们还学不会第三师那样的无侧翼坚守和独立坚守思想,更难以接受一路纵深突

    击直奔敌方要害的战术思想。因此,渗透突击在德军中的作用显得很有限,德国将军们总是在突破到一定纵深之后就把后备力量放在左右翼,而非继续加强突破方向,保持连续的突破能力。

    德国将军们的严谨秉性与富有创造性之间,还有一道道鸿沟未曾填平。

    不会发展渗透突击的成果,自然也难以应付如今的局面。也许,德国将军们根本就没有处置当前战局的能力,

238 【转变契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