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交付电报稿子后又叮嘱了几句,回到蔡锷面前,说:“松公,您走后,我当如何与石铿相处呢?”
“熔轩兄打算如何与之相处?”蔡锷不答反问,双目紧锁罗佩金。
罗佩金想了想,说:“石铿出自滇军而胸怀国家,对此,佩金身为佩服。可惜他驻军于江永,如能调入成都卫戍,或可成佩金之臂助。松公,您难,佩金更难呐”
蔡锷听明白了。罗佩金已经深悉四川局面之险恶,而自身没有掌握一兵一卒,全仗属下将领支持,然将领们大多听命于滇唐……如此,罗又将目光转向石铿,希望石铿提兵进驻成都,以张声势。但是,石铿之调动如今已不是他说了算,甚至于蔡锷也不能调动,必须通过陆军部。然而中央有意静观四川变局,怎肯在此时调第四混成旅入卫成都呢?除非四川督军是中央委派之某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更别指望罗佩金能解决了。
两人默然相对了好一会儿,还是蔡锷出声打破僵局:“江永特区,还望熔轩兄看在蔡锷的面子上多多照应,职务之内多行方便。”
“是,松公。”
“你看看这个,文字可妥?替锷斟酌一二吧?”
罗佩金遵命拿起蔡锷刚刚拟就的《告别蜀省父老书》,轻声念道:“锷履蜀士凡七阅月矣。曩者驰驱戎马,不获与邦人诸友以礼相见,而又多所惊扰,于我心有戚戚焉。顾邦人诸友曾不我责,而又深情笃挚,通悃款于交绥之后,动讴歌于受命之余,人孰无情,厚我如斯,锷知感矣。是以病未能兴,犹舁舆入蓉,冀得当以报蜀,不自知其不可也。乃者视事浃旬,百政棼如,环顾衙斋,森肃宾从,案牍药炉茶鼎,杂然并陈,目眩神摇,甚矣其惫,继此以往,不引疾则卧治耳。虽然蜀患深矣,扶衰救弊,方将夙兴夜寐,胼手胝足之不暇,而顾隐情惜己,苟偷食息,使百事堕坏于冥冥,则所谓报蜀之志不其谬欤?去固负蜀,留且误蜀,与其误也宁负。倘以邦人诸友之灵,若药瞑眩,吾疾遂瘳,则他日又将以报蜀者补今日负蜀之过,亦安其不可?锷行矣幸谢邦人,勉佐后贤,共济艰难。锷也一苇东航,日日俯视江水,共证此心,虽谓锷犹未去蜀可也。”
读罢,感同身受的罗佩金潸然泪下,连声道:“松公,您未误川人,何来如此之说啊?”
格局罗佩金胸中的格局远不及年轻的石铿也可惜石铿年纪太轻,资历不足,否则,蔡锷宁愿将川事托与石铿……
1916年8月8日,唐继尧电告蔡锷表示不再增兵四川,滇军撤离之事待中央补发积欠军饷之后再行计划实施。同日,赵又新派遣参谋长杨森到灯杆坡面见石铿,双方商定查禁鸦片贩卖办法若干细节后,第四混成旅所部于8月9日开始缓缓撤回原防。
也就是8月9日,蔡锷在《蜀报》、《四川日新报》、《渝报》等川省重要报刊上公布《告别蜀省父老书》后,于成都父老一片号泣声中挥泪告别,离开成都走陆路前往重庆。
同时,北洋军第三师等部撤离重庆、东出夔门,川军第五师和黔军戴戡所部进驻接防;中央政府陆军部特别委员靳云鹏抵达江津,审阅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点编报告后电告陆军部核准,至此,四川陆军第一混成旅正式变更番号为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石铿少将,副旅长马玉均少将,参谋长董鸿勋少将(新晋),下辖四个步兵团团长分别为第一团任士杰中校、第二团李人杰中校、第三团董鸿铨上校、第四团高占标中校;炮兵指挥赵贤志中校,工兵指挥何光楷少校,辎重兵指挥郭文少校。
8月10日,在重庆的戴戡以四川省长的名义发布公告,确认江永特别区专员丁怀瑾关于地方警备部队整编为保安团的报告,任命董鸿勋为江永特区保安总司令。
在陪同靳云鹏游览过太平寺、江公享堂之后,石铿选择古色古香又颇具蜀地风格的听涛楼开了个小憩茶会,陪同者皆为靳云鹏的旧识,蒋百里和几天前受蔡、蒋之邀而来的张孝准、钟恕诚、贺恭延,逗留日久的王承斌,还有来了就不走的马玉均,加上靳云鹏的副官薛峻,九个
第二卷 【以革命的名义】 106 【抛砖引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