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不过,对于新后依旧是杜家女的事儿,不是没人有意见的,但新帝不似先帝,明明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还听说常年累月地病困于床,却仿若当了百十年皇帝一般,什么事儿都瞒不过他,还用的一手好平衡之术,叫他们每日上朝都战战兢兢得,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他套进去了,哪里还敢多言!
龙凤喜烛摇曳,內侍来往匆匆。
喜帕挑开,双目一触,便是安心之所。
四爷直接从腰上解下了个荷包递了过去,杜若熟练地打开,捏起一块猪肉条就往嘴里塞,看的屋里伺候的难得失了往日的规矩,一个个都愣愣地看着这对帝后。
“怎么没有鱿鱼丝?”
“腥发之物。”
“爷,已经过去十个月了!”我肩膀都只剩一块浅浅的红色痕迹了,怎么还提腥发之物这茬儿!
“好叫你涨涨记性!”若是再不把自儿身子当回事儿,便再不叫你见着一回螃蟹!
杜若眼瞅这猫脸色变了,立马把本子一把拿出来:“咱们先商量铺路的事儿吧!”
“这个不急,太子的事儿要更为紧急一些。”
······
三日后,大朝会。
岑光进将水泥研制成功之事当朝禀报,四爷直接领着文武百官去岑家庄子检验,无论是多重的马车在上头行驶,亦或是泼水之后再测,都没有妨碍,看的一个个两眼放光。
“还有皇上您交给臣的改良稻种,也成了。”
一听稻种,瞬间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水泥路上抢了过来。
“臣按您的吩咐,在全大安抽样种植,各地的成稻皆已全部平安运回南安城,臣刚刚做好详细记录,容臣细禀,武义、凤台、岐岭等地十七地的产量皆增产五倍以上,其中清谷、洛林等五地的产量更是达到了往年的八倍,只是广陵、丹州等八地只有少许增长,只在二三倍之间,且,各地成稻皆粒粒饱满,臣按皇上吩咐的,所选择的土地皆是各地的中等良田,若是换成上等甚至是上上等良田,想必增加的产量会更多。”
第240章 皇后要出墙(23)-->>(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