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 余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如何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如何防止各种外界的干扰、让中国平稳地前进,已经成为了政fǔ的头等大事。而这或许就是国内媒体集中报道张海迪事迹的深层次原因吧。张海迪的最大价值,似乎就是她的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一坚定信念,正是回答此时中国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积极答案。

    只是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未必。不然又怎么有了大学生值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的讨论呢?中国的政治家们,希望张海迪成为一种社会道德力量,像当年的雷锋、当年的赖宁一样影响此时大批大批因西风渐入而思想mí茫的中国青年人,可是他们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并没有成功。

    而就在此时,戈文的两篇评论横空出世,不是灌输式的说教,不是强迫式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让每一个人认清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及社会道德……他提出的是每一个人中国青年人心底的反抗和挣扎,个人生命价值、个体的情绪、个人的命运……

    于是他掀起了一场被后世评价为80年代最重要的社会思cháo。

    一场社会上的思想cháo流绝对对政治文化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往往一场思cháo,会影响到国家、影响到社会。而社会思cháo一般是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续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的运动。

    这场由戈文所引发的关于人道主义关于个人生命价值的社会思cháo涉及思想界、理论界、教育界、文学界、新闻界……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卷入了进来,这无疑将戈文推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位置上,将其视为偶像、视为启méng教父的大学生何其多也,便是在那些知识分子界也不乏崇拜者。只是这真的就是好事吗?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对于戈文适用吗?

    这些天发生的这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般,奇峰迭起、高cháo不断,这让戈文在高兴之余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为了梦想,他是想要成名、是想要

第56章 余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