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吧。”
当时听到林萨话语、看到林萨动作的戈文突然冒出了一个强大的念头:为什么自己不再写一篇文章呢?既然这件事是因自己而起,那也就让这件事因自己而终吧!况且《羊城晚报》的策略能不能起到跌倒乾坤的作用也还未可知呢,总不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吧?
于是一从火车站回来,戈文就向《收获》编辑部请了假,接下来的几天更是一心泡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专心的想要写一篇能平息这场争论的宏伟文章。
这几天的情况还真如戈文在火车站所想,就算是支持的专家学者都加入进来,也只不过是让战况更加焦灼罢了。
因为是评论性的文章,文笔上面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身为穿越客的经历也让他思想上充满了各种成熟的念头,只是这样就能够把所有人都说服吗?
戈文拧了一下眉头,接着写道:
“在特殊时期的几年里,我们对人道主义与人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有关文艺作品的评价,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我们一直把人道主义一概当做修正主义批判,认为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绝对不相容,这种批判有着很大的片面性,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想要用一篇文章来说服一个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这在其他人的眼中绝对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你想一个人既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必然是几十年来受环境的熏陶自己竖立起来的观念,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一篇文章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可能吗?
有可能!希特勒一场演讲能将一个善良的德国人变成真正的纳碎,一个老妇人一句闲话就让周处浪子回头跑去大河杀蛟,这样的事情自古都有。便是前些天在复旦大学的专家楼,戈文一个故事不就差点将常青藤大学的高材生的信仰给毁灭了吗?
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敢去想而已。
只是文笔过得去,思想成熟就能将那些思想顽固的反对派说服吗?要知道一篇议论文不仅仅要有论点和论据还要有论证啊!
再次瞥了一眼桌上的那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戈文接着写道:
“反对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并不意味着笼统的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是立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
第48章 一篇可以一锤定音的文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