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梁家这样的家庭能负担得起养读书人的消耗!
    读书可是会让人变懒的!
    因为读书太轻松了,只要动动脑子,什么官位?位都来了,在地里累死累活也就只能填饱一张嘴!
    除了关中子弟们,本地人也没有几个再往何麓这里跑,最后一个学生竟是梁川自己的孩子梁知行,文博彦当年之所以呆在凤山,也是出于对叶小钗爱慕的因素。
    时间久了,不知是文博彦变心还是没了耐心,辞别了艺娘,他也离开了凤山!
    艺娘说他是去考状元了!
    叶小钗说不是。
    谁
    是真的,大家也不清楚真相。
    不过再后来,就算艺娘花的钱再多,也没有人来凤山做教书先生了!
    知行说,那些先生都不行,他们教不出孟先生与文先生的那些东西。
    梁川知道那些东西,按孔孟之道来说,就是大逆不道。
    谁还敢教?
    不读书不行呐,看来还是得去找个先生!
    好好的一个学堂,要是就这样废了可不行!
    ‘吴用跟我去一趟兴化。
    吴用一度怀疑梁川带自己来凤山是不是过来当摆设的,从眼睛睁开开始到夜里,什么事也用不着他们,然后吃得好睡得好,白天跟着梁川吃好,夜里跟着何保正喝酒,生活滋润得跟神仙一样。
    梁川也想过,可以让吴用留下来做先生,可是澎湖那里苏渭已经老了,时间再也耗不起,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担起苏渭这一挑子。若是再让吴用呆在凤山当个教书匠,那就有点浪费人才了!
    思来想去,还是自己亲自出马去找个人,就算不教那些先进思想,教点传统的也好,起码能带大家教书识字!
    吴用没有吱声,跟着梁川也就来了。
    兴化以前撤县改军,段鹏当了第一任的知军,后来高升到泉州府,不过他跟司方行一样,在清源倭乱史受到牵连,现在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可惜了这也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
    何保正说这街上乱了不少,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原来街上井井有条,各行各业各不干涉,现在梁川走在街上,总感觉哪里不舒服,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第一就是街上脏,到处都是大小便,还有各种生活的污水,痰渍!
    第二就是有些人穿的衣服很好,用丝绸做成,但是一些明眼看就是农民样的人,他们身上只有一条烂麻布制成的破衫子,比之数年前,这些不仅没有进步,倒还穷上了几分!
    下亭楼!
    故地重游,梁川长喟一声,内心无比的感慨。
    他指着门前的那块空地,对着吴用道:‘当年我瘸着一条腿跟艺娘在这里讨饭吃,艺娘背着一捆快比她人还高的柴,挣了几十文钱,买了一斗米回去乐了好几天!
    讨饭?
    吴用看着梁川,眼神里满是不敢置信:‘当年是哪一年?
    梁川掰着手指头细细数来,嗯了一声道:‘也就差不
官差来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