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2章 丰收的金山港(再来个大章,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值比大唐一年,乃至是好几年的赋税收入的价值都要高。

    绝对是足以刺激任何人做出一些疯狂决定的。

    虽然白洋和姚成在汇报铜矿规模的时候,已经尽可能的按照保守的态度去估算了。

    但是这个铜矿仍然还是大唐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铜矿。

    哪怕是之前李耿他们在南美洲发现的铜矿和金矿的价值加起来,估计都没有这个铜矿高。

    “确实有这个危险,虽然朝廷颁布了相关的规定,禁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但是山高皇帝远的,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很少。

    不顾一切的火并的话,很可能后果反倒是更加严重。

    不过这个地方距离希望港还有一千多里,平时很少有商家在这里出没。

    我们这个矿藏要那么快被其他人盯上,估计也没有那么容易。

    至少我们目前还是有时间慢慢的把情况搞清楚,然后招募一批奴仆来帮我么挖矿。”

    姚成听了白洋的话,虽然也有一点担心。

    但是他其实不是特别的在意。

    虽然希望港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了。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围绕着希望港而生活的。

    只有一部分人会不断在以希望港为中心,然后向四周拓展业务。

    在姚成和白洋停船的附近,就有一个小部落生活在那里。

    时不时的会有一艘海船停靠在港口旁边,售卖一些大唐的奢侈品。

    你们不是通过收割橡胶挣了不少钱吗?

    那我就用货物来把你们的这些钱财重新挣回来。

    一瓶在长安城只面几十唐元的酒水,到了南美洲这里之后,至少需要一个银币才能买到,否者免谈。

    要是碰到一些比较黑心的商家,或者是不懂行情的买家,很可能直接出好几个银币的价格呢。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主要是这个铜矿实在是太大了,并且大部分的矿石都是露天的,开采难度非常的低。

    在这个铜矿附近又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可以炼出足够多的焦炭出来冶炼铜矿。

    如果人手足够的话,单单这个铜矿一年的产量,就可以赶上整个大唐的铜锭产量呢。

    这么大的铜矿一旦传开来了,大家的想法肯定是千奇百怪的。

    现在有不少人是见不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好。”

    白洋很是严肃的再次强调了一遍。

    没办法,一旦真的爆发这样的冲击,肯定是要见血,会出人命的。

    有准备总好过没有准备?

    他可不想成为肥羊啊。

    “虽然这里距离希望港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但是时不时的还是有商船在附近活动。

    这个铜矿只是以前没有人发现而已,但是要想一直隐瞒住这个消息,恐怕是非常困难的。”

    姚成在脑中模仿了一下很多场景,觉得不让别人知道铜矿的事情,还真是很有难度啊。

    这个时候,他也开始发愁了。

    找不到铜矿的时候,要发愁。

    如今找到了这么大一个铜矿,也一样要发愁。

    “算了,我们也不想那么多了,范阳卢氏才是真正的大股东。

    他们应该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的。”

    白洋觉得范阳卢氏能够调动的资源肯定比自己要多很多。

    这个时候只要做好临时的安全准备就够了。

    长远的考虑,就留给范阳卢氏了。

    ……

    “大哥,听说北美洲那边金山港和楚王港的发展很是迅速,已经有了要超越我们希望港的势头了。

    北美洲的发展原本是在我们希望港之后的,如果到时候我们希望港被他们超越了的话,在太子殿下面前可就不好看了。

    我们得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继续高速发展才行。”

    希望港的城主府邸,李凌有点发愁的坐在李耿对面。

    作为李耿的堂弟,李凌自从李耿负责希望港的事务开始,就被李忠安排过来协助。

    虽然希望港还不是大唐正式的州县,但是海外那些港口,对于大唐来说也是有非常不一样的意义的。

    特别是在太子党的领域里头,海外的港口其实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的。

    不管是蒲罗中还是永平港,亦或是函馆港。

    甚至是齐王港和太子港这些已经被用来李祐和李承乾流放之地的港口,都是有非常不一样的意义的。

    大家同为城主,自然也会去比一比,看看谁比较厉害。

    “金山港附近的金矿,据说储量非常的丰富,并且很容易开采,吸引了许多人去淘金。

    并且金山港附近的野牛群,数量也非常的夸张,单单猎杀野牛就能获得非常高的收益。

    这个优势,我们是比较难比的。

    并且从倭国北边的函馆港出发前往金山港,需要的时间也跟蒲罗中去我们这里差不多。

    这么一来,他们的条件就比我们要好了。

    虽然南美洲这里我们也发现了金矿,但是规模没有人家那么大,对大家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强。

    唯一比较不一样的就是我们这里的鱼群,丰富程度似乎超过了许多地方。

    但是大唐鱼群比较丰富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希望港远离大唐,想要依靠鱼群吸引商家过来,暂时还是有点难度的。

    除非以后鱼获加工的技术有大幅度的提高,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变化,这种格局才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李耿倒是看得很透彻。

    虽然南美洲这里是比北美洲更早的开发,但是有些条件是比不上北美洲的。

    “大哥,你说的虽然没有错,但是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对南美洲的了解还不够透彻。

    按照一些冒险队从南美洲另外一边的探索过程中带回来的消息,那里有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和非常丰富的野生动物。

    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起南美洲的优势,能做的事情其实也是非常多的。”

    李凌可不是愿意服输的人。

    从地图上来看,虽然北美洲的面积要更大一些,但是南美洲也一点不小。

    甚至有些地方有着自己的独到优势。

    他是肯定不希望看到希望港被金山港给超越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真正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就拿人手不足这个事情,我们依靠什么来吸引大唐百姓来到希望港呢?

    许多人连下南洋都觉得风险很大,去南美洲这里,更是觉得想都没有办法想象。

    在海上漂个几个月,也是很多人心中发憷的事情。

    虽然我们也可以跟金山港一样,所有来到这里的唐人,都可以直接分配一千亩土地。

    但是这么大的土地,一个人是种植不下来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手过来帮我们。”

    李耿发现要治理一个城池,比之前自己探险要难多了。

    自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

    “那个阿帕奇不是很乐意跟我们合作吗?

    他们依靠收割橡胶挣了不少钱,我觉得有必要把他们手中的钱财给利用起来。

    然后也让他们去抓捕更多的土人来给我们干活。

    对于那些土人来说,原本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是非常差的。

    做了我们的仆人之后,反倒是可以吃饱饭,穿好衣了。

    所以这些土人一直都比较温顺,用起来比较顺手。”

    李凌现在就像是李耿的幕僚和助手,碰到问题之后立马就要帮忙寻找解决的办法。

    “观狮山书院在希望港有一个研究所,里面有人专门研究南美洲的土人分布情况。

    据说这里的土人数量全部加起来的话,应该是超过了一百万,甚至是超过两百万人的。

    只不过他们分布在整个南美洲,很多都是生活在内陆,我们想要去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仆人,有点麻烦。

    如果阿帕奇他们愿意接下这个活的话,我倒是觉得确实可行。”

    李耿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就觉得李凌的这个提议似乎还不错。

    “之前太子殿下安排人发展凉州的时候,就有专门的胡人帮忙捕捉奴仆。

    捕奴队在凉州的存在是非常公开的,他们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对于凉州的发展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之后登州那边的淳于家,也是在朝鲜半岛和倭国等地有不少捕奴队在活动。

    甚至天竺那边也有淳于家的捕奴队在活动。

    可以说这个事情,太子殿下是默认的。

    我们在南美洲,完全可以找几个本地的土人部落合作,让他们去帮我么捕奴。

    之前他们不是一直想要向我们购买刀剑等兵器吗?

    我觉得只要是愿意跟我们合作的土人部落,都可以售卖刀剑这些东西给他们。

    对付这些土人,我们拉一批,打一批,压一批,杀一批。

    一定要把他们给臣服了,希望港的发展才有保障。”

    李凌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都清冷了几分。

    大唐要发展,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不过客观的说,这些土人能够成为大唐的仆人,其实生活水平是变好了的。

    他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不用饿肚子了。

    这也是很多土人奴仆比较乖巧的重要原因。

    甚至有些土人心中还非常感激把自己抓到了希望港的人呢。

    “有了土人,有了良田,要种植什么东西,这要是一个需要斟酌的东西。

    如果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的话,虽然很有种植的必要。

    但是只要能满足我们本地的需求就够了,种植的太多,到时候价格下跌的很厉害,也是一个问题。

    会严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而这些粮食运输回大唐的话,显然是不划算的。

    这个时候,最好是有一种合适的经济作物来推广种植。”

    “这个我早就已经考虑好了。

    大哥,我们就在希望港附近推广种植花生吧。

    这个花生很适合这里的气候,大规模种植之后,可以直接用来压榨成油料。

    如今炒菜这种方式在整个大唐都已经流传开来,对于油料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到时候我们的花生油运输回大唐各地售卖,绝对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

    大唐的造船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运输专用商船的容量也是越来越大。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运输成本会不断的下降。

    像是花生油这种容易保存,不易变质,价值又还算不错的商品,是很有商业化推广的价值的。”

    李凌这话让李耿眼前一亮。

    花生这个东西,好几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了。

    在希望港附近也有人种植。

    但是整体的规模还是比较有限。

    如果真的大规模种植的话,似乎前途真的很不错呢?

    “好!我就按照你说的来搞,把花生种植和花生油这个产品作为我们希望港将来的主打产品!”

    李耿没有太多犹豫就同意了李凌的建议。

    南美洲这里有花生油和橡胶这两个拳头产品,再加上丰厚的渔业资源。

    未来几年的发展速度是不会慢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