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3章 狄仁杰发现的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房玄龄进一步的加强了自己的方案,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

    他的这些招数,在后世已经是得到普遍性证明的好方法。

    纵观各个省市县的一把手,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很多时候,甚至连二把手、三把手也都不是本地的。

    “玄龄的这些提议不错,回头可以跟宽儿好好的交流一下。

    废道改省,自然有它的独到优势,但是朝廷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员,百姓的负担可能会变重。

    这个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帝王。

    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是出自于百姓缴纳的赋税,官员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的话,就意味着赋税也需要增加才行。

    这些年大唐的赋税增加很快,可能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但是这个增幅肯定是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

    李世民对这个情况倒是有着充分的认知。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机构的话,对于官员的需求立马就会大幅增加。

    就像是每个省份里头都有十八部对应的机构,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省份的数量比道的数量又会多很多。

    这么一来,整个朝廷的官员数量可能直接就要翻一番了。

    太子殿下这个做法,有收买天下读书人的企图,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案,我觉得是需要反对的。”

    长孙无忌再一次的给李宽上了一点眼药。

    他这个话,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反驳的理由都没有那么容易。

    “收买人心这个说法,微臣是完全不认可的。

    就以太子殿下的威望,也根本不需要收买人心。

    大唐中央朝廷对于各地的管控,客观的说,确实力度有所不足。

    政令不出颐和园,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如果能够将天下划分成二三十个省份,那么朝廷通过控制各个省份来间接的掌控所有的州县。

    其实反倒是比较有操作性的。

    一个上下等级明确的多层级机构,用来管理各个州县是具备比较强的操作性的。

    并且通过这个操作,可以进一步的削弱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掌控,让朝廷的威严变得愈发的强盛。”

    虽然很难找到非常充分的证据去反驳长孙无忌。

    但是房玄龄肯定不能任由他在那里反对李宽的提议啊。

    废道改省,这可是李宽上任以来的三把火之一,那是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熄灭了的。

    要不然到时候对李宽的威严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害。

    “玄龄,此言差矣!

    自从陛下废郡改道以来,大唐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这种体制是非常优秀的。

    这种体制才运行了二十年,立马就要大规模的修改,其中的必要性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大唐经过陛下的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局面,可不能被随便折腾。

    要不然到时候受到损失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百姓了。”

    长孙无忌自然也不会因为房玄龄的反驳就熄火了。

    “行了,这个事情不用争论了,一时半刻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

    到时候朕回到长安城之后,再跟宽儿好好的商量一下吧。”

    李世民不想看到自己的左臂右膀老是在那里吵架。

    这很影响心情啊。

    看到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而李世民觉得气氛不是很对,也就干脆让他们两个先回房休息,让兰和把狄仁杰和兕子给叫过来说话。

    ……

    “怀英,这一路上你也看了不少州县的情况了,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吗?”

    狄仁杰和兕子分别坐在李世民两边,旁边自有宫女端茶倒水。

    “父皇,要说感想,其实还是挺多的。

    不管是襄阳还是鄂州,亦或是在洪州,百姓们普遍都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虽然谈不上吃的多好,甚至很多人也还做不到顿顿干饭。

    但是至少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口饭吃,他们就轻易不会起来渣反。

    这对一个王朝的稳定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这方面的角度考虑,师父当年从南洋引入双季水稻,又让人不远万里的前往美洲寻找土豆、玉米和地瓜,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狄仁杰作为李宽的弟子,自然是要先上来给自家师父说好话。

    在大唐,很多勋贵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

    像是狄仁杰,他本身是李宽的弟子。

    但是他又是李世民的女婿,算是李宽的妹夫,大家算是同一辈份的人。

    其他彼此互为对方长辈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见过。

    “豫章县这里都能够有那么多多余的大米用来酿酒,这确实说明大唐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让人放心的程度了。”

    李世民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股自豪的表情。

    当初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手段肯定谈不上干净。

    在史书上肯定也会留下一些不好的记录。

    但是现在有那么好的成绩摆在那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哪怕是再苛刻的史官,也不能否定李世民的功绩。

    贞观朝是历朝历代当中最富强的朝代,李世民是千古一帝,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是的,我听说在辽东道那里,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其实也是在大规模的发展酿酒产业。

    在辽东道,由于地广人稀,虽然只能种植一季的水稻,但是每年多余的大米却是数量巨大。

    如果不通过酿酒消耗一部分的话,那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许多州县这几年都在不断的修建粮仓。

    不客气的说,大唐哪怕就是碰到什么大的灾荒,单单粮库里的粮食,都够天下百姓吃一年了。”

    狄仁杰作为一个深刻了解基层情况的人,自然很清楚这个时候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的。

    毕竟他在蓝田县也不是白待的嘛。

    “辽东道的稻谷,镇北道的土豆,河北道和河南道的玉米,还有关内道的地瓜,这些粮食确实给朕带来了非常充足的底气。

    除了对于粮食方面的感想,其他方便你有什么体会吗?”

    李世民今晚显然是想要考教一下狄仁杰。

    他可是很清楚,李宽是把狄仁杰当成是大唐未来的宰相来培养的。

    这个宰相到底合格不合格,李世民自然非常的在意。

    “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前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本身对这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

    可是这一次南巡,见识到各个州县的不同情况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路上的百姓脸上,普遍都充满了笑容,一副满足的模样。

    大家对于陌生人也都保持了足够的友好。

    听说各个州县这几年处理的小偷小摸的案子也少了不少。

    甚至就连我们去到桃花村这种由突厥人组成的村落,都能感受到大家的礼节。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狄仁杰在李世民面前倒也没有那么的拘束。

    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这倒确实如此!之前朕还担心大力发展商业之后,虽然大唐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可能会造成礼乐崩坏。

    现在看来,这个担忧是多虑了。”

    这个年代,对于礼节是非常看重的。

    有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道德崩坏了,那么史书中会怎么记载,还真是不好说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道各地的州县之间的交通情况,还是不如关内道那边。

    除了少部分地方能够看到水泥道路的影子,大部分都还是很多年前的道路。

    虽然也有进行修缮,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让人觉得不是很满意。

    我倒是觉得师父之前提出的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还是一只都成立的。

    朝廷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仍然有必要鼓励各地修建水泥道路。

    户部也有必要继续主持修建一些主要的干道,这样才能让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联络变得紧密一些。

    甚至如果将来钢铁的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大

第1563章 狄仁杰发现的问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