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网络。
这个时候新的安-22也有两架交付使用,减少了油料的重量之后,扩大了客用机舱的范围,新的安-22可以提供近一百人的座位,同时还可以携带近一百吨以上的货物,七千公里的航程让它们主要承担起了向非洲北部的国家运送货物的责任。
不管安-12还是安-22都是采用起飞的时候发动机提供加强推力,而起飞之后全电推进,发动机只是当作发电机在使用,如果飞行不频繁的话,甚至发动机根本就不需要工作。
这种全电推进版的运输机,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欧洲的国家,由于飞行的时候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目前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温室效应越来越强的地球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发明,超能金属电池第一次公开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很多公司通过专利检索,顿时发现苏氏竟然没有申请关于这种电池的专利,纷纷展开了抢注,对此苏明不以为意,就算他们真的能够申请到专利,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而且自已又不打算在民用市场上大量推广这种电池,只是军用的话,专利权的辖制没有那么厉害。
而且这种金属电池的生产技术是现有的科技无法完成的,他们最多申请些外观方面的专利,苏明现在用的是标准的电池形状,这种形状又不可能侵犯别人的外型专利。
这个时候
,空中客车宣布与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合作,在超能金属电池的基础上,开发新一代无碳排放客运飞机,同时欧洲各国联合研制的A400M运输机原来设计的就是采用涡桨发动机,正好象安-22一样改成电动的。
这个时候很多国家和组织才注意到,新成立的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股东名单里面竟然有苏氏的名字,而且苏氏所占的份额竟然比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这些国家都要多。
美国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向欧洲国家发来了质问,要求他们停止跟苏氏的合作,那怎么可能,公司都成立好了,美国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他们在合作的时候,务必不能造成美国技术的泄露。
“美国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吗?”在公司的董事会上,一个法国的董事惊讶地反问道,其它的董事都会心地笑了,是呀,跟苏氏合作就是相中了他的技术,无论是SS200还是P-S双能发动机,还是超能金属电池,美国有一样超过人家的没有,竟然还来要求保证他的技术不泄露。
不是超能金属电池的价格太高,他们甚至想把超能金属电池用到所有装电池的装备上面,超能金属电池的能量储存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他们越来越发现使用这种电池的好处,在需要微型化的领域,利用了超能金属电池之后,可以再加地微型化,而需要加大能量供应的地方,用了超能金属电池,立刻解决了所有的能量问题。
第443章 不痛快就要找痛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