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2章 震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精心照看,不过这里地多人少,还能勉强维持生活,要是换成中非的那些国家,就要把人饿死了。

    张伟走的时候说了,回去就向上面打报告,在这里成立一个技术支持中心,结果不到两天,就给苏明回复说报告已经被批准了,目前正在安排人手,虽然他不能亲自过来,不过会安排得力的人手配合苏明的工作的。

    结果技术中心还没有成立起来,就拉到了第一笔业务,为苏氏的雷电战机提供保障服务,现在这个工作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做,在收集数据和调整参数的同时,顺便给这几台战机做保障,随着那边大批量的改造工作的开始,这些人肯定得回去,而且这些都是高技术人才,苏明怎么舍得让他们在这里浪费时间。

    正好技术中心也不用另找地方,费比普拉特什瓦机场那边有大量的空间,直接把技术支持中心设在那里就行,而且给其它国家维修的时候还能顺便把博茨瓦纳那几架老式战机当零配件给消化了。

    苏明又优先供应雷神为条件,从缅甸和叙利亚的订单里面换来了二十架雷电的机体,已经开始在改造了,同时飞行员的招募也在同步进行之中,让苏明没有想到的,国内也很多飞行员退役了之后不想开民航,情愿来到这里冒险。

    由于还需要考虑到扩展的必要,虽然飞行员的薪水不比安泰公司的一般小队人员少,但苏明还是尽量多招聘了一批,因为不光有空

    军,自已未来组建航空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机师和飞行员的。

    苏明从安东诺夫设计局以前的产品里面,经过筛选,选中了安22做为自已组建航空货运公司的中线机型,用安12为近程运输使用,七架安124做为跨洲际运输使用。

    七架安124的改造已经在进行了,除了更换发动机和电力驱动改造外,导航及电子系统也在进行改造,伽利略公司有自已的股份,自然要照顾自已的业务,而伽利略公司这个时候也不去藏私了,拿出来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安22本身是一款远程大型运输机,也是最大的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本身自重114吨,最大起飞重量250吨,80吨的货物和40吨的燃油载重量,起降需要三级跑道。

    经过计算机模拟之后,虽然改成全电推进可以节省下四起吨的燃油重量,可是二百吨的重量,单靠全电推进的话,起飞的时候对电力的消耗过大,反而影响了飞机的航程,所以也跟安124一样,改造起飞的时候使用发动机辅助加力,开始巡航的时候用电能。

    这样一来载重可以提高到一百吨,装载二十吨的燃油,仍然比最大起飞重量差一点,可以在机内设施上改造出一个小型的乘员仓,以供苏氏员工来回乘坐,不过麻烦的是,这个机型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停产了,而且随着苏联的分裂,原来的配件商分布各个国家,重新组织生产需要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就是机体制

第352章 震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