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0章 制定规矩,推出招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的口感。

    而且它绝对不影响味道。

    因为鸡胸肉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油水,偏偏红肠里面加了猪油、外皮刷了香油,它不缺油。

    楼小光不愧是在国营大饭店里操练过的名厨,他把红肠做了摆盘。

    好看。

    钱进招呼众人尝尝,自己拿起一片送入口中。

    切片红肠一入口,立马能感受到那层经过烟熏后特有的熏香味。

    后面是浓郁的蒜香、醇厚的肉香、复杂的调料香。

    当然还有大量味精带来的鲜味儿。

    复合的味道如同炸弹般在口腔中爆开,给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增加了些许好滋味。

    按照配方上操作没问题,红肠咸甜适中,汁水丰盈。

    它虽然淀粉含量很高,但经过摔打上劲,口感滋味都不比肉质香肠差多少,而且淀粉更能锁住水分,这样让给它口感更绵软水润。

    另外还是烟熏的滋味是重点。

    即使咽下香肠去,钱进感觉唇齿间还留有烟熏余味。

    楼小光也切了一片,品尝过后不断点头:“可以,这个配方好,仅仅是淀粉香肠,我吃着比我们国营二饭店里的纯肉红肠还香呢。”

    “每年腊月的时候,俺姑就从冰城给俺家里邮寄点哈红肠,我吃着这比那个名牌的哈红肠好吃,真的。”周一行点头。

    “我绝对不是因为钱总队在这里,我要拍他马屁,你们了解我,我就爱说实话。”

    “哈红肠劲道,可是没有咱的红肠香。”

    钱进知道他没撒谎。

    因为腊月邮寄过来的红肠被低温锁住了香味,确实不够香。

    他们淀粉红肠刚出炉,里面又是猪油又是肥肉丁,肯定香!

    最重要的是他们舍得下料。

    红肠调料很贵。

    一行人互相分着吃,吃的眉开眼笑:

    “好吃,真好吃!”

    “钱总队,这红肠拿出去卖,肯定抢疯了!”

    “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肠,我自己都得抢……”

    大家伙品尝过后,心中大定。

    自家红肠的品质,远超他们的预期。

    钱进说道:“那咱们要不然直接试营业吧,先不做菜,专门卖红肠。”

    楼小光点头:“这肯定行,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谁家不得弄几个好菜?”

    “咱这红肠妥妥是好菜,不过怎么定价?”

    钱进说道:“现在猪肉价格是八毛七,咱红肠跟猪肉价格挂钩,卖猪肉一半的价钱,怎么样?”

    周一行说道:“这价格便宜了。”

    “淀粉还要一毛一斤呢,咱用了这么些猪油、调料,还要用电用机器烤出来,四毛四的价钱没意思,挣不了几个钱啊。”

    楼小光摇摇头:“钱总队说的这个价格我看着能行,老周,红肠价格不是咱说的算,是地方物价委员会说的算,你定一个一块一斤,市里的物价委员会不给你通过。”

    钱进说道:“倒不是这个事,咱们搞餐饮的,以后别太过分,物价委员会不会管的,他们手没有那么长。”

    “主要是咱们是人民食堂,咱们赚的钱,够给你们开工资、够交税就行了。”

    他没把这话题说的太透彻。

    因为人民食堂和人民流动食堂不一样,不会是小集体企业了。

    他一直很关注各种政策走向。

    其实去年也就是1979年的2月份,国家工商局就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

    这份报告最后被国家批准了,根据钱进所知,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

    不过经历了那十年,现在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所以个体户迟迟没有出现。

    钱进知道现在当个体户没事了。

    但地方领导们不知道,所以他这边饭店迟迟不开业,是因为还有一个重点关卡没打通。

    营业执照。

    不过马上就可以办了。

    这次去首都,他特意去翠花胡同转了转。

    悦宾小饭店已经开业了。

    这是国内第一家个体户饭店。

    熏烤炉不大,但是一批也能出来四五十根红肠,存货还多的很。

    钱进让楼小光又去切了两盘:“吃,咱自己做的红肠,现在是试吃,不要钱,大家放心的吃。”

    楼小光随口说:“其实淀粉要钱、油要钱、电也要钱——诶,钱总队,咱饭店用的指标,能批下来吗?”

    钱进含糊的说:“能,你只管做菜就行了,有人过来送肉送海鲜送菜送粮食。”

    当下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巴上,各饭店要用多少粮食、用多少肉和菜,都需要经过审批,然后给指标。

    饭店负责人带着指标去采购。

    像钱进去悦宾饭店的时候,就听见女主人在唉声叹气不知道去哪里解决这个指标问题。

    他们也解决不了,所以悦宾饭店的老板两口子,抓住时机就去下乡、就去赶集,目的便是去农村买那些不需要指标的食材。

    钱进这边没有这个担忧。

    要蔬菜?

    西坪生产大队全年供应!

    要水产?

    红星刘家生产队早作准备了,即使刘家不够,旁边还有好几个渔村可以用呢。

    至于粮食?

    下马坡所在的前寨公社、小陈庄所在的东河公社,还有大柳树公社等等。

    他在这些地方口碑可太硬了,到时候他安排人带上钱和票去这些公社高价收粮,老百姓准乐意把自己手里的自留粮卖给他。

    要知道现在已经大包干了,这些地方的农民马上手里就有余粮了……

    准备工作做好了,还得等待一个合适时机来开业。

    钱进正在思索,楼小光冷不丁问他一句:“钱总队,你说要是把鱼肉放进淀粉肠里,烤出来的能不能好吃?”

    “那能好吃吗?多腥啊。”顿时有人来了一句。

    钱进回过神来,说道:“没事的——哦,鱼肉淀粉肠?”

    楼小光说道:“对,我寻思港口码头有的是破鱼碎虾,那些东西不值钱,咱们要是能做成香肠就好了。”

    “猪肉多贵,而且还需要指标,咱能有多少指标?鱼肉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碎了的鱼虾蟹什么的,谁爱买就买,价格还便宜呢。”

    钱进说道:“没问题啊,鱼肉香肠嘛,我找找……”

    他还真做好了这个准备。

    鱼肉香肠在市场上占有率一直不高,原因就是没有寻常红肠好吃。

    但肯定也有市场。

    钱进把鱼肉香肠的配方交给楼小光:“这个需要特殊的那个调料,你先带人准备,我回家去找调料,之前我一起托人从羊城买了一批过来。”

    楼小光低头看:“大黄鱼肉糜?哎哟,这个鱼不便宜啊……”

    现在大黄鱼人工养殖问题没解决,但海洋捕捞量很少了,所以价格比以往高了很多。

    钱进说道:“不用大黄鱼,就用咱们本地最多的马鲛鱼、海鲈鱼什么的,去骨去皮,打成细腻的鱼糜——其实这个也有机器,算了,你们先手切吧,等我从国外进口一台绞肉机。”

    国内有的是绞肉机。

    可是不管造型还是功效跟商城的产品差距极大。

    钱进索性就用一个‘进口’来解决来路问题。

    他回家去临时买了鱼肉肠的调料给带回去。

    鱼肉肠不用肥膘丁,用的猪油也要少的多。

    但调味品用的更多。

    蒜不用了,改成了用姜去腥,糖也需要多放一些,用来提鲜。

    相比纯淀粉肠,鱼肉肠用的淀粉也不少,因为鱼肉水分大,需要淀粉来锁住水分。

    等他回来,一切准备工作差不多了。

    鱼肉被仔细地剔骨去皮,用刀背剁成细腻的鱼茸鱼糜。

    然后同样的做法,搅拌、摔打、灌肠、排气……

    流程再来一遍。

    等鱼肉肠出炉,卖相上不如红肠好看,它不用红曲米粉,只用了淀粉,颜色是白色,看起来白花花的,让人提不起胃口来。

    钱进想了想说道:“鱼肉肠以后要往里加玉米粒,做成玉米鱼肉肠,把它变成黄色。”

    鱼肉肠切成片后,断面雪白细腻,卖相也不错。

    另外里面同样点缀着少许晶莹的肥膘丁。

    这是楼小光的主意,他解释说:“我寻思少量添加可以增加它一个油润的口感。”

    钱进尝了一片。

    跟红肠相比,入口是截然不同的风味。

    鱼肉的鲜甜被完美地激发出来,姜汁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可能的腥味,淡淡的烟熏味和调料又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味层次,其实吃起来并不差。

    特别是鱼肉细腻,它的口感比红肠更加嫩滑,别有一番风味。

    “诶,小光,把你送去国营二饭店学习是应该的,你现在这脑子灵光的很嘛。”钱进拍案叫绝,“猪肉红肠,鱼肉香肠,都很好、很好!”

    楼小光听后腼腆的笑。

    但心里确实骄傲。

    周一行等人也纷纷品尝,赞不绝口:

    “这个鱼肉肠不怎么腥啊?我吃着挺鲜的,嗯,真鲜!”

    “没想到鱼肉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肠!”

    “其实,这是因为现场鱼肉肠还热乎,所以味道不那么腥,我觉得等它凉了,恐怕没现在这么好吃……”

    钱进点头。

    是这个道理。

    不过没关系,大不了让顾客买回去加热了再吃……

    反正食堂主要卖的还是红肠,鱼肉肠能起一个搭配作用就好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