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五十九章 耶律洪基:这天下事,哪里能单凭道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那他就不怎么愿意归还给日本了。

    五百两以下的话,就有些鸡肋了。

    耶律洪基刚刚坐上撵车,离开南京。

    就有着信使,将数封来自南朝的奏疏,送到了他手中。

    耶律洪基拆开看完,面色就变得阴沉起来。

    “耶律俨怎么回事?”

    “朕命他南下,是给朝廷要交子的!”

    “没有交子,朕如何从南朝加大采购茶叶?”

    “又如何采购那诸般布帛,赏赐诸军?”

    耶律琚等人的控诉,让耶律洪基非常不满。

    这就是耶律俨搞错了的地方。

    耶律洪基命其为副使,完全是辽国内部博弈的结果。

    但他却错误的以为,是耶律洪基对耶律琚不满。

    却根本不知,耶律洪基根本就不在乎,耶律琚吃了多少好处!

    他只在乎一件事情——有钱花!

    老皇帝已经老了。

    不想再为了一点小事,就闹得满朝风雨。

    更不愿意,在这大辽中兴,四方来朝的盛世中,给自己找麻烦。

    别说是现在了。

    就算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性子。

    不然,他在位期间,也就不会相继发生耶律重元、耶律乙辛两代权臣执政,几乎将他架空的事情。

    所以,老皇帝要的其实是花团锦簇,和和睦睦,圆圆满满。

    而非是清流党、太孙党与北院派、魏王派互相争斗、撕逼,互相指责、攻讦对方,将朝野上下搞得沸沸扬扬。

    他讨厌这种事情。

    他也明白,现在的国家,是经不得这种风波的。

    耶律俨却在南朝,搞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止阻挠耶律琚的谈判,还在南朝官员面前,大放厥词。

    根据耶律琚等人奏报——南朝翰林学士刑恕因此拂袖而起,拒绝再谈。

    “陛下……”与耶律洪基同车而乘的一位贵族,在看完耶律洪基递给他的那些奏疏后,说道:“臣以为,不可听信一面之词,您可以等等看,等耶律学士的奏疏解释,或许是另外一个情况。”

    耶律洪基看向这个贵族。

    这位算是他的堂弟,名叫耶律弘礼,乃是当代的文忠王。

    文忠王府,属于辽国宫帐之一。

    也是唯一一个汉人大臣所建的宫帐(其他宫帐不是皇帝就是皇后所有)。

    当年,文忠王病逝,因其无子,圣宗于是将自己的胞弟齐国王耶律隆裕之子耶律宗业过继给文忠王,以承文忠王香火。

    这样的事情哪怕在辽国,都是倒反天罡——将一个皇室宗王,过继给一个大臣?!

    所以,坊间有传闻。

    其实齐国王耶律隆裕就是承天太后和文忠王的儿子。

    圣宗皇帝,这是为报答承天太后和文忠王保佑拥护、辅佐的恩情。

    但诡异的是,过继的耶律宗业也是无子。

    所以,圣宗又将耶律隆裕的第四子耶律宗范过继给文忠王,继承文忠王府。

    这更加加深了齐国王隆裕乃文忠王与承天太后之子的传说。

    但耶律家从不回应。

    其后,耶律宗范还是无子病逝,这个时候已经是耶律洪基登基的时候了,于是,耶律洪基就将耶律隆裕的第三子耶律宗熙的儿子耶律弘仁,过继给耶律宗范,让其承袭文忠王府。

    耶律弘仁倒是有儿子,可惜早夭。

    其病逝后,耶律洪基继续从耶律宗熙诸子中挑选继承人。

    这就是现在在耶律洪基面前的这个耶律弘礼了。

    而到如今,辽国上下,也终于知道了天家之所以一代代从耶律隆裕子孙里选人继承文忠王府的用意。

    或许在最初,真的是圣宗想报答承天太后与文忠王。

    但,连续数十年,都从隆裕子孙里选人。

    这就完全是冲着中央集权去的。

    事实也证明,文忠王府加上承天太后的崇德宫、景宗的彰愍宫,以及本任皇帝所拥有的斡鲁朵,始终牢牢抱团,团结在一起,对抗一切敌人。

    这保证了,皇帝始终可以掌握一支绝对忠诚可靠的武装。

    特别是文忠王、崇德宫这两个宫帐。

    是绝不会动摇,也绝不会倒向其他人的宫帐。

    他们在辽主面前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宫帐。

    这就是无论耶律重元,还是耶律乙辛都无法篡位夺权的根本原因。

    文忠王府、崇德宫以及皇帝自己的的斡鲁朵。

    这三个斡鲁朵,随时可以动员数万精兵,勤王保驾。

    加上南院汉地士大夫们的支持。

    任何叛乱都不可能得逞!

    所以,耶律弘礼在耶律洪基面前,是有很大话语权的。

    耶律洪基也喜欢这个比他年轻了差不多三十岁的堂弟。

    就是有一点——历代文忠王,都太过亲近儒家了。

    他们和汉地士大夫的关系非常亲近。

    耶律弘礼也不例外。

    看了看耶律弘礼,耶律洪基就道:“弘礼啊,就算耶律俨有理又如何?”

    “如今国事需钱!”

    “太师的大军,在高丽嗷嗷待哺,等着朕赏赐。”

    “一切当以国事为重!”

    “是……”耶律弘礼低头:“陛下圣明,但臣还是觉得,陛下应当等一等学士的奏疏。”

    “兼听则明嘛。”

    耶律洪基看着这个堂弟年轻的面庞,点点头,道:“朕给文忠王府一个面子。”

    “那就等等吧。”

    文忠王府可不仅仅是辽国皇帝手里的刀子,也是辽主沟通、联络汉地士大夫的桥梁。

    在很大程度上,文忠王的态度,相当于汉地士人的态度。

    第二天,耶律俨的奏疏,才终于姗姗来迟。

    耶律洪基第一时间看完,然后命人召来了耶律弘礼。

    “文忠王请看吧。”

    “耶律俨到了南朝,还在拘泥于党争!”

    “他难道不知道,耶律琚身负着朕多项重任?”

    为了顺利将养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去南朝,耶律洪基可是给过耶律

第六百五十九章 耶律洪基:这天下事,哪里能单凭道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