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他只见过一个人做过类似的事情。

    司马懿。

    暗中私蓄死士三千,然后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将曹魏江山,变成司马家所有。

    但问题是,那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天下人不都是他的吗?

    想不通!

    不理解!

    但这也证明了那位,远不是表现的那样仁孝善良。

    安丞微笑着,脑海中不断回闪着他在永泰坊里见到的一些细节。

    院子墙壁上,用着石灰,写着文字。

    “官家赐我衣,官家赐我食,官家恩情重,此生难报偿!”

    简单的文字,直白的告诉了那些孩子,他们应该向谁报答这恩情。

    在历史上,只有一位帝王,做过类似的事情。

    汉武帝!

    武帝收养,汉军孤儿,组建羽林军,这支军队从此成为汉室数代天子最信任最可靠也最忠诚的力量。

    而当今不仅仅命人收养这些失去父母,无亲无故的孤儿。

    还教授他们读书识字,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

    等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只会比羽林军更忠诚。

    而汴京新报现在到底有多少报童呢?

    没有人知道具体数字,只能大概估计,应该在五百以上,一千以下。

    而,做这个事情,那位甚至没有自己掏一文钱。

    所有报童,其实是自己养活了自己。

    当明确了这一点后,安丞只觉毛骨悚然。

    所以,这些事情,他从不对外说,就连他的弟弟安焘也没有说起过。

    说的都是和他对曾布所说的内容差不多的东西。

    太吓人了!

    这哪里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而且,可以肯定随着汴京新报规模越来越大,并开始向洛阳、大名府发展。

    其能收养的孤儿,也会越来越多。

    等到那位成年亲政,手底下立刻就能有一支忠心耿耿,大部分识文断字,掌握基本算数和各种技能的可用之师。

    曾布端起桌子上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看着在走神的安丞,忍不住咳嗦一声。

    安丞回过神来,对着曾布笑了笑:“方才想起了琐事,让子宣见笑了。”

    “无妨!”曾布微笑着。

    安丞迎向曾布的眼神,似笑非笑,假装糊涂的问道:“子宣今日特地请某来此相会,可是有事?”

    曾布拱手:“就知道瞒不过兄长。”

    “兄长应该也听说了,两宫慈圣今日下诏,命宰执廷推,待制票选执政的事情吧?”

    安丞点点头,他当然清楚,不然也不会来这里赴约了。

    “不知厚卿公可有了人选?”曾布当然知道,安丞既答应了来这里见他,当然是愿意和他谈的,但还是得做做样子。

    安丞摇头。

    “不知安兄,能否在厚卿公面前,替在下美言几句?”曾布立刻说道:“不求能被选用,但求能将姓名,呈于君前。”

    “若厚卿公愿相助,在下来日必有报答!”

    在大宋,宰执从来不是固定不动的。

    像王安石那样,能在朝堂上长期担任宰执的是非常少见的例子。

    一般宰相能做三年,就算是深得信重了。

    所以,每个在任宰执都得在任上就好好想想,自己离开朝堂后,谁来接替自己的事情?

    安丞顿时就笑了起来:“子宣言重了,言重了。”

    “只是在下人微言轻……”

    曾布一听,立刻秒懂,连忙道:“若厚卿公,能助在下一臂之力。”

    “那么来日,若厚卿公需要在下的时候,在下愿效当年荆国公与康国公故事。”

    韩绛和王安石两个人在熙宁年间,你辞相推荐我,我辞相推荐你,如今在政坛上,无人不知。

    安丞听着,露出笑容:“子宣言重了!在下尽力试试吧。”

    ……

    赵煦这个时候,正在专一制造军器局内,观看着燕援带队组织的新型神臂弓试射活动。

    数十名魁梧的御龙直,站在靶场上,集体用脚给神臂弓上弦。

    然后,一一抬起来,瞄准前方箭靶。

    噗噗噗!

    弓弦震动之声,不断响起,一个又一个靶子,被特制的破甲箭头打的粉碎。

    赵煦看着,始终保持微笑。

    “沈提举,此弓如今每月可产多少?”赵煦回头问着侍立在旁的沈括。

    沈括答道:“奏知陛下,臣等奉陛下旨意,在专一制造军器局中,设立弓弩司,以陛下之命,命匠人专则一事,赖陛下之智,如今弓弩司所产神臂弓教过去大增。”

    “旧法一月,不过能产百余,采用新法之后,神臂弓每月已能产三百有余。”

    “善!”赵煦微笑着点头:“卿等皆为国立大功矣!”

    一个月三百余把改进型神臂弓。

    一年就是将近四千把!

    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宋目前需要了。

    “朕自不会亏待,上下诸卿!”赵煦说着,就让冯景上前,宣读了他拟好的旨意。

    沈括减磨勘一年,赐蜀锦数十匹,加职钱十千,弓弩司官员,皆减磨勘两年,有关工匠,月俸增加一贯。

    顿时,所有在场的官吏,纷纷跪下来谢恩。

    沈括更是趁着谢恩的时候,拜道:“臣乞陛下为新弓赐名!”

    他记得很清楚的,先帝是最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事情赐名的。

    譬如神臂弓之名,就是先帝御赐。

    此外,沿边各路的所有新建寨堡,也皆是先帝御赐。

    父子一体,沈括感觉这位应该也很喜欢赐名。

    赵煦听着,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朕就赐其名曰:克敌吧!”

    “愿其于沙场上,尽破我大宋之敌!”

    “臣等谨奉旨意!”沈括再拜。

    这个时候,石得一悄悄的从人群中,走到赵煦身边,低声说着:“大家……”

    赵煦和他早已有了默契,立刻侧耳过去,石得一于是附耳道:“方才探事司来报,户部尚书曾布似乎在樊楼上,约见了同知枢密院事安

第四百一十九章 灵活的红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