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生之豪情。那才足见功夫。”
梁伯龙一怔之下。喜出望外:“莫窥到。真个莫窥到。京中痴人数万。竟然还有一人知吾戏中真意。侬可知。吾使尽全身解数。正是欲待钓起万丈豪情。咏出生命之壮美。却教一班弗懂戏的只听出个呜呼哀哉。真闷得人沒脾气。还好有侬。还好有侬。”上前來拉了他手又攥又摇。【娴墨:是文中之文。是戏中之戏。书内书外。俱成一体。情怀壮美。风味绝佳。可知文字技巧全是小。情怀方是大处。有大情怀。方有大手笔】【娴墨二评:《大剑》中。多处写失败。失败中之抗争求存精神。即生之豪情也。读出方知此为作者真意。所谓“有生即是希望”也。言此书黑暗残酷者。是未能解明其真心。不见黑暗之极致。怎知一线光明也惊心。不见残酷之极致。怎知一丝温暖也动人。】
他口音南北兼杂。总体來说偏于糯软。总是吴语多些。说得快了常思豪反应不过來。只是听懂了个大概。愧然而笑:“我也不懂戏。只是听先生唱得情真意切。有感而发罢了。”
一旁的白衣青年道:“梁先生声若龙吟。高时绝岭攀极。低如临渊取碧。令人赞叹。这一出《秦公烈》破古谱之窠臼。迸团圆之旧例。亦可算戏家上品。然却离登临绝妙还差了一小步。”
梁伯龙一愕:“请指教。”
白衣青年道:“戏曲之道。述事第一。述事即为陈情也。务在贴合人情事理。尽其原委。展露根源。摹物述心。状之如生。问答对话之际不见扭捏造作、斧凿精工之痕迹。方为一流。”
梁伯龙点头道:“行家。先生可否再详述一二哉。”
白衣青年拱起手來略揖:“在梁班主面前。先生二字。在下可愧不敢受。”袍袖落去。更续道:“这戏曲之妙。更见于功夫。寻常戏子。唱念俱佳者。不过一二分功夫而已。然一出好戏。却须得十二分功夫。才可称绝妙。”
常思豪和刘金吾听了。都觉此人大言炎炎。寻常戏子唱念俱佳已是难得之极。在他口中。却只算是一二分功夫。那么十二分功夫。岂非是要鬼神搭台、天仙來唱。
只见这青年刻意顿了一顿。微笑解释道:“这十二分功夫之中。也有本末之分。轻重之别:一分词句之工。一分曲调之美。此为骨肉。亦为轻末。却还须得十分情意。才得灵魂。方显厚重。先生之戏唱功身段尽是绝佳。若仅如此。也不过是匠人之材。难得的是先生出戏入戏。皆有一份英雄情怀。侠义肝胆。是以豪杰饰英雄。故成绝肖。以好汉扮烈士。乃承其魄【娴墨:好戏论。聊斋作者不得志。故笔下多出怪话。太史公受奇辱。才写出满腹牢骚。是故文心如人心。戏行何尝不如是。】。方才这出《秦公烈》只是词句粗豪。想來是武夫手笔。并非先
【评点本】073三章 评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