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章 全孝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家败亡。分崩离析。又难说他不是出于好心。西汉改制的王莽、北宋执行变法的王安石都是这样的例子。奴才也觉得。还好我爹的官小。若是大些。说不定还有多少人跟着枉送了性命。那样一來。罪孽可就更加深重。”

    隆庆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來倒很成熟。点头之余轻轻一叹。说道:“这识见也对。但变法改制。倒也不全是坏事。然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能行也。所以古來成者廖廖。咱们后世之人。比不得开国伟士、匡正奇才。能专心务实。守成不亏。也就不错了。”

    程连安低头:“皇上说得是。义父常说皇上以仁德修政。谦厚俭省。是天下少有的好皇帝。眼见国库空虚。小民贫苦。也曾想过召治世能臣改革变法。振堕起衰。然而想到变法事大。连涉极广。而且成败未知。不愿以民生做赌。故未成议。这是皇上体恤着天下百姓。有一颗慈爱之心。能在您这样一位明君身边伺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分。奴才听了也觉得。皇上您心眼儿真是好得很。”

    隆庆点头微笑:“嗯。朕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胸无大志。哪算得上什么明君。你起來说话吧。”侧看冯保一眼。目光颇含嘉许之意。

    常思豪问道:“那你又为何來做小太监。”

    程连安刚起身。闻言又把头低了一低。道:“本來义父要奴才多读些书。将來考取功名。可以在朝为官。可是奴才思來想去。爹爹当年读书刻苦。学业有成。可是脑子还是那个脑子。脾气还是那个脾气。这一辈子错得不能再错。连性命都搭了进去。可见读书虽然有用。决定命运的却是性格。性子不对。就像骑马走错方向。马越快。离目标越远。书读得越多。能办出的错事也就越大。所以奴才对义父说。不愿读书。义父又说。那么你便习武。将來考武举。做武将。也算子承父业。奴才觉得。假如奴才有功夫在身。看到不平之事。难免像父亲一般自恃有能。妄动刀兵。惹出祸事。若是什么也不会。遇到像菜霸欺人那类事。躲得远些也就好了。这样人我不伤。至少落个平安是福。”

    隆庆听得失笑:“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全看人怎么去用。怎能因噎废食呢。你这小子。定是太懒。才什么都不愿学。”

    程连安躬身道:“多谢皇上夸奖。奴才可不敢当。”

    隆庆道:“我怎么夸你了。”程连安笑道:“皇上刚才夸奴才懒。”隆庆不悦:“懒是夸人么。”程连安双膝扎地向上参拜:“回皇上。孔子述而不作。是懒。只因天下学问。前人都已说尽了。孔圣人也只有阐释一二而已。连孔子都如此。奴才不敢与圣人较智。老子曰: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又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行、不见、不为、不争。都是懒。皇上刚才说奴才懒。那岂非在夸奴才是小圣人吗。奴才自不敢当。”

    隆庆笑道:“哈哈哈。原來你这不读书是假的。前人经典。也看了不少。却來说反话与朕打趣。”

    程连安听他高兴。也陪笑低头:“奴才自小便被娘逼着读书背书。向來求不出甚解。也知自己无辅政治国之能。奴才觉得。这世上有些人。天生便是來做大事的。还有些人。天生便是來做小事的。我爹无才德而当大事。以致兵败垂成。害人害己。奴才有自知之明。断不能走他的老路。只求能在皇上身边伺候。做一片伴日的红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七章 全孝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