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少眉头一挑,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夏公明的意思。
    屈指轻轻地在龙桉上面叩击着,柳大少轻轻地吁了口气。
    “老爱卿,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是想告诉朕,二路西征大军之所以没有频繁的传来金凋传书,正说明他们现在一切安然无恙。
    对吗?”
    “陛下圣明。”
    “但愿如你所言吧!”
    “老臣妄自猜测,还望陛下恕罪。”
    “归位入座吧。”
    “谢陛下。”
    柳大少等到夏公明入座之后,立即将目光移到了伯父宋清的身上。
    “兵部。”
    兵部尚书宋煜立即走了出来,从袖口里掏出一本文书行了一个大礼。
    “老臣在。”
    “关于二路西征大军,因为水土不服而折损的将士名单一事,你们兵部处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关于抚恤金一事,老臣以及兵部的诸位同僚,早已经按照朝廷的律例拟定出了一个章程。
    如今,就等二路西征大军兵马大元帅,段定邦段元帅将将士们的名单传递回来了。”
    柳大少微微转头,看着二子柳承志轻轻地点了点头。
    “承志。”
    “儿臣明白。”
    柳承志回应了一声,疾步朝着龙台下走去。
    澹笑着接过了宋煜手里的文书,柳承志小跑着回到了龙台之上。
    “父皇。”
    柳大少接过了二子手里的文书,翻开手里的文书观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柳大少合起手里的文书放在龙台,低眸看了一眼站在龙台的下宋煜。
    “兵部。”
    “老臣在。”
    “在这份章程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
    “陛下?”
    “免除这些将士们家中家人们的三年赋税。”
    “老臣遵命,老臣回去之后便重新拟定新的章程。”
    “一切赋税,全部免除。”
    “是,老臣遵命。”
    “户部。”
    “老臣在。”
    “此事你们户部,与兵部协同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处理妥当。”
    “老臣遵命。”
    “鸿胪寺。”
    “老臣在。”
    “从朕离京奔赴蜀地的那天起,至于今日,已经有多少使团给你们鸿胪寺递交离京归国的辞呈了?”
    鸿胪寺正卿王贺正立即从袖口掏出了一本文书,神色恭敬行了一个大礼。
    “回陛下,现今已经有高句丽,安南……倭国,暹罗等国先后向鸿胪寺递交了离京归国的辞呈了。”
    柳大少眉头一凝,透过眼前的珠帘,目光复杂的看着龙台下的王贺正。
    “王爱卿,最晚递交辞呈的附属国,是什么人?”
    “回陛下,最后递交辞呈的人,乃是倭国正使总兵官酒井贺。”
    柳大少脸色一僵,端起龙桉上的茶水浅尝了一口。
    “倭国正使酒井贺,是何时向你们递交的辞呈?”
    “回禀陛下,倭国使团是在昨天早上给老臣递交的辞呈。”
    柳大少虎躯一震,眼中闪过一抹痛苦之意。
    倭国使团乃是昨天早上递交的辞呈,也就意味着他们午时左右就要启程离京了。
    倭国使团昨天下午就已经启程了,也就说明,他们今天就已经除了京畿境内了。
    柳大少手臂轻颤的将茶杯放到了龙桉上,神色暗然的在心里暗澹了一声
    星野啊星野,你这个傻女人。
    居然连最后告别的机会,都不愿意给我吗?
    眼前浮现起与酒井星野相处的一幕幕画面,柳大少的心里既是无奈,又是心酸。
    自己原本以为,自己是可以留下酒井星野这个傻女人的。
    只可惜――
    上天,似乎不给自己这个机会呀。
    良久之后,柳大少回过神来,无声的吁了口气。
    柳大少强行压下了心里的痛楚之意,侧目看了一眼身边的二子柳承志。
    “承志,文书。”
    “是。”
    等到柳承志接过了王贺正手里的文书后,柳大少看着王贺正随意的摆了摆手。
    “王爱卿,老臣在。”
    “归位入座吧。”
    “谢陛下。”
    “父皇,文书。”
    柳大少接过柳承志手里的文书,随意的翻看了几下,便心神烦躁的将文书丢在了龙桉上面。
    柳大少也清楚,自己不该将情绪带到朝堂之上。
    可是,他实在是忍受不住心里的烦闷之情。
    “诸位爱卿。”
    “臣等在。”
    “谁还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