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劝陛下早立皇后,肃清后宫,使别有异心者不能蛊惑陛下。”
    “在外,吾等则尽臣子之忠,多加进谏,方可熄了陛下效秦皇汉武晚年之举。”
    虽然顾谭一句也没有提起派兵海外异域之事,但话中的“秦皇汉武晚年之举”,已足以说明问题。
    顾谭此话一出,跟在陆逊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变了脸色。
    陛下喜好谈论神仙,这个事情不是什么秘密。
    江东名士虞仲翔(即虞翻)就曾反驳过陛下对神仙的看法,而被流放交州,甚至死前都没能得到赦免。
    正是因为虞仲翔的遭遇,所以众人都很默契地不去提,或者说不敢提陛下在寻仙问道这方面的话题。
    没想到今日,顾子默居然敢当众说出来。
    难道他真不怕成为第二个虞仲翔?
    陆逊深深地看了一眼顾谭,然后又转过来看向全琮:
    “大都督以为如何?”
    此时全琮心里已是有些后悔。
    我以为个屁!
    这个话题,就连公主都不敢在府里提起,你顾子默倒是当真不怕死!
    全琮终于正眼看向顾谭:
    “那顾尚书以为,后宫诸夫人,谁可为后?”
    “自是太子之母王夫人。”顾谭毫不犹豫地说道,“除了王夫人,还有谁比她更有名分吗?”
    全琮不说话了。
    他当然猜得到顾谭想要说的是谁。
    他不过是随口一问,实则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退缩了。
    全琮承认,如果现在大吴要册封皇后,王夫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也只能立王夫人。
    否则的话,太子怎么办?
    王夫人可不是那些没有名分的姬妾,不像前太子的生母那样,可以随意剥夺身份。
    但是别忘了,全府上还有一位公主呢。
    这位公主,一直与王夫人不和。
    全琮真要支持王夫人上位了,那岂不是自掘坟墓?
    “立后之事,事关国本,须从长计议,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讨论?如此不妥!”
    然后拱手对着陆逊行礼:
    “且容琮先行告退。”
    言毕,不顾陆逊的试图挽留,径自离去。
    看着全琮的背影,面子上有些挂不住顾谭,闷哼一声,脸色不愉。
    陆逊则是叹息:
    “我本以为大都督孤身叩阙,乃是急公无私之人,没想到……”
    他在寿春军功一事上,自认为是没有私心。
    故而以己度人,以为能让全琮放下前嫌,齐心为国出力。
    没想到全琮竟是连这个面子都不愿意给他。
    “上大将军,那我们怎么办?”
    陆逊再次看向神龙殿,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全子璜(即全琮)孤身尚敢叩阙,吾等几人,难道还比不过他一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身边的人:
    “诸君可敢与我同去?”
    “愿随上大将军!”
    ——
    全琮自然不知道,在他走后,陆逊等人的决定。
    他回到府上后,便径去寻全公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全公主一听,顿时脸色就是大变,咬牙跺脚道:
    “顾子默!汝仗其汝大父乃是丞相,就敢如此搬弄是非!真当吾不敢杀汝!”
    她与王夫人不和由来已久。
    若是自己的阿母(即步夫人)生前没能当上皇后,阿母生前的对手最后却能成为一国之母,那不但是对阿母的侮辱。
    更会成为全公主这辈子的挥之不去耻辱与无法消弥的滔天恨意。
    全琮见此,连忙安慰道:
    “公主莫要着急,吾观陛下此次派人出海,决意甚大;立后之事,更是国之大事。”
    “即便是陆伯言,想要在这两件事上劝说陛下,只怕也绝非易事。”
    “话虽如此,但陆伯言此人,在朝野的声望极高。”全公主眼中闪着阴沉的光芒,“立孙和为太子,听说便是他劝说的陛下。”
    “谁知道这一回,他会不会再次说动陛下?”
    大约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全琮夫妇还在商议事情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就被送入府中:
    陛下同意召见了上大将军!
    更让全公主觉得火急火燎的是,宫中有人冒险给她送了消息出来,言陛下在立后之事上似已有决定。
    (本章完)